>>> 中繁版書名:《碎片之島》(圓神)
誠品書店暢銷小說第10名(2010.11.05)
被譽是生來當作家的Warren Fahy生於喬治福尼亞州的好萊塢,只比雙胞胎妹妹早出生五分鐘前。11歲時,他參加了喬治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課程,並被選為青年發明家俱樂部主席。他12歲開始寫小說,先在當地公共圖書館舉辦的文學競賽中獲勝,後來又摘下國會英文教師獎(每年一評,頒發給美國高中最優秀的700名作家)。生來寫作的他在高中畢業前已經完成兩本小說。他曾為《動物男孩》(Beastie Boys)雜誌寫過著名文章《烏魚的古代史》(Ancient History of the Mullet)。文中出現的髮型目前被稱為「烏魚」,已被《牛津英文字典》收錄為最新辭彙。他還是搖滾明星遊戲〈紅死病左輪槍〉(Red Dead Revolver)的領銜作者,為這個盈利高達3億美元的遊戲撰寫設計500頁人物對話和故事情節。他的業餘愛好是博物學和雕塑,目前是遊戲Wowwee的領銜作者,根據遊戲情節設計機器人模型。明年六月,美國出版社Bantam Books將擺出行銷大陣仗出版他的處女作小說《碎片之島》(Fragment)。
他的美國編輯一字不漏讀完《碎片之島》初稿後,立刻以近七位數高額預付版稅搶先簽下這本書和作者的下一本新作的全美版權,而他的經紀人也在書展期間賣出14國語文。今年《出版人週刊》的法蘭克蘭書展特刊更高度評論它是下一部驚悚冒險的《侏儸紀公園》。好萊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夢工廠製作公司對他的小說青睞萬分,也正嚴密評估將此部小說搬上大銀幕,掀起另波高票房的電影狂熱。
故事描寫:地球面臨首次入侵威脅並非來自外在,而是來自地球本身。美國一個真人秀節目《海洋生活》的演員和工作人員來到了南太平洋一座神秘小島Henders,拍下其真實面貌。他們很驚奇地發現:這個尚未開發的小島沒有藍色礁湖,卻藏匿許多無比惡毒的巨型鱷魚,同時,島上每一種動、植物都擁有閃電般的生活節奏,不是扼殺對方,就是被對方吞食。在多日觀察之下,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是:只要將島上的動、植物搬移到大陸上,人類的世界將走向終結。
小島周圍的海軍部隊和一組科學家開始研究這些奇怪的新生物,包括有:年輕植物學家Nell Duckworth,他聽聞許多關於Henders島上的一切,很希望有機會上岸探究;學術界新星、生物進化論的批評者Geoffrey Binswanger;一位科普暢銷書作家Thatcher Redmond,他不惜一切想找到證據證實自己的理論──「人類會滅絕」的事實。
隨著島上生物不斷地帶來震驚和衝擊,他們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決定:為了讓研究繼續進行,冒著讓動物逃出小島的風險值得嗎?除了島上的科普書暢銷作家Thatcher之外,其他同行的科學家一致建議乾脆用核武器炸毀這座小島,這個決定消息從小島傳回後震驚全世界。就在核彈投擲前的幾個小時,突然發生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在島上發現了智慧生命,一個完全不同於地球上任何已有的生命形式。
《碎片之島》從1791年發現這塊無人島Henders揭開序幕,之後場景轉到現在一組人馬登陸這座島嶼的冒險,是一部超脫現實的奇想之作。作者根據動物年史為故事主角無人島捏造出一個個看似真實卻是不存在的生物,也給予牠們鮮明的生物特質和名字,屆時書末也會插有兩幅島上生物的黑白圖片和無人島Henders的地圖,精彩融合了冒險緊張的《侏儸紀公園》和恐怖驚悚的《禁入廢墟》,讀過初稿的美國書評家一致高度評價《碎片之島》將是2009年夏季最出色的科幻懸疑小說。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跟全球知名樂觀主義人學習樂觀學:《做個樂觀的人》
>>> 中繁版書名:《樂觀是一種選擇》(三采)
打開電視或是與朋友談天似乎都圍繞在經濟環境差、原物料上漲、石油價格攀高、北極冰層融化等杞人憂天的新聞打轉,不停催眠我們世界各地的災害正以一種前所為有的方式威脅我們的生命生活,像一把無形手將我們推向憂鬱苦悶的情緒。《做個樂觀的人》(The Optimist)一書作者Laurence Shorter也跟大家一樣感到焦慮,打開廣播翻開報紙,都是傷心的災害。他告訴自己是時候改變了,於是他決定跟全球最著名的樂觀主義人對話,從他們身上學到最激勵人心的樂觀學、找出他們的智慧寶藏和結合這些樂觀大師的思想改變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
在書中,作者收錄了這些年來訪問過的樂觀大師的樂觀學,包括有:榮獲和平獎的屠圖主教(Archbishop Desmond Tutu)、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主席李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抗衰老運動發言人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狄格瑞(Aubrey de Grey)博士、《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著名中國作家張戎(Jung Chang)、防治愛滋病親善大使的好萊塢女星艾許莉‧賈德(Ashley Judd)、《暖化?別鬧了!》一書知名作家隆柏格(Bjorn Lomborg)、美國駐聯合國新任大使波頓(John Bolton)、世界樂觀主義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法文譯者和被譽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之一馬修‧理查(Mathieu Ricard)、滾石合唱團主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
這是一本趣味十足的書,一個圍繞在娛樂性高又鼓舞人心的自我成長主題,讓我們告別生活中種種憂愁和乏味的同時,又為我們打開另一扇充滿希望和寄望生活的大門。就如同作者米克‧布朗所說:「作者這種自我發現的旅程讓我們的精神境界獲得極大提昇,也可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發。」
這本書將由英國出版社Canongate在2009年1月22日出版,因今年英國官方政府宣佈122是他們一年中最憂鬱和使人意志消沈的一天,所以出版社選在這一天出版這本匯集最多樂觀主義大師的樂觀學,引導我們換個角度看世界。美國出版社Doubleday也預計在同年的夏季出版。
打開電視或是與朋友談天似乎都圍繞在經濟環境差、原物料上漲、石油價格攀高、北極冰層融化等杞人憂天的新聞打轉,不停催眠我們世界各地的災害正以一種前所為有的方式威脅我們的生命生活,像一把無形手將我們推向憂鬱苦悶的情緒。《做個樂觀的人》(The Optimist)一書作者Laurence Shorter也跟大家一樣感到焦慮,打開廣播翻開報紙,都是傷心的災害。他告訴自己是時候改變了,於是他決定跟全球最著名的樂觀主義人對話,從他們身上學到最激勵人心的樂觀學、找出他們的智慧寶藏和結合這些樂觀大師的思想改變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
在書中,作者收錄了這些年來訪問過的樂觀大師的樂觀學,包括有:榮獲和平獎的屠圖主教(Archbishop Desmond Tutu)、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主席李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抗衰老運動發言人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狄格瑞(Aubrey de Grey)博士、《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著名中國作家張戎(Jung Chang)、防治愛滋病親善大使的好萊塢女星艾許莉‧賈德(Ashley Judd)、《暖化?別鬧了!》一書知名作家隆柏格(Bjorn Lomborg)、美國駐聯合國新任大使波頓(John Bolton)、世界樂觀主義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法文譯者和被譽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之一馬修‧理查(Mathieu Ricard)、滾石合唱團主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
這是一本趣味十足的書,一個圍繞在娛樂性高又鼓舞人心的自我成長主題,讓我們告別生活中種種憂愁和乏味的同時,又為我們打開另一扇充滿希望和寄望生活的大門。就如同作者米克‧布朗所說:「作者這種自我發現的旅程讓我們的精神境界獲得極大提昇,也可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發。」
這本書將由英國出版社Canongate在2009年1月22日出版,因今年英國官方政府宣佈122是他們一年中最憂鬱和使人意志消沈的一天,所以出版社選在這一天出版這本匯集最多樂觀主義大師的樂觀學,引導我們換個角度看世界。美國出版社Doubleday也預計在同年的夏季出版。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超現實的墮落天使嵌入當代校園生活的青少懸疑文學:《女孩,快跑》
>>> 中繁版書名:《暗夜天使》(高寶)
獨具慧眼將《偷書賊》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推向國際文壇的文學作家經紀人Catherine Drayton擁有高文學品味和敏銳眼力,養成許多英美出版社文學編輯喜歡打探她手上已簽的文壇新秀。今年她旗下最亮眼的兩本文學小說就屬澳洲得獎文學女作家Karen Foxlee的《翅膀的骨骸》(The Anatomy of Wings,榮獲2008年不列顛國協作家獎) 和新銳作家Becca Ajoy Fitzpatrick的校園懸疑小說《女孩,快跑》(Hush, Hush)。作者將超現實的墮落天使嵌入當代校園生活,描寫一位墮落天使在人間活了好幾個世紀,就是為了得到他的翅膀,但是幫助他夢想成真的唯一方法就是有人要死,而他選擇的死亡對象竟是一位聰明漂亮的高中女生。它是一部夾雜青春浪漫和陰謀懸疑的文學作品,故事新穎,文字洗鍊,讓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社青少小說主編讀完初稿後,以高價六位數預付金搶先簽下此書美語版權,大膽預測是2010年開春暢銷青少小說之作,而法國與荷蘭版權也跟進賣出。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文學經紀人也談定了電影版權,讓此部精彩小說故事搬上大銀幕。
這部小說始於一個精彩的序幕,發生在1565年11月的巴黎,墮落天使與人類棄兒在墓園裡訂下靈魂契約,用財富換取每年租用其身體的權利。 結束一場靈魂契約的序幕後,時空立刻轉到現代校園生活。
故事主角諾拉是位聰明漂亮的高中女學生,週末乖乖在家寫作業,一到考試就會緊張得焦頭爛額,但她真正的麻煩從一堂選修課開始。生物老師突然心血來潮大洗牌班上同學座位,乖乖女諾拉與態度傲慢的男同學派屈鄰座。老師甚至指定每個人繳交一份認識鄰座同學的作業,屆時會根據提報作業中對於瞭解鄰座同學深淺程度打分數。為了得到高成績,諾拉希望派屈合作說出自己的事情,可惜派屈根本不給諾拉發問的機會,反倒是三言兩語套出諾拉的弱點,和挖出她父親幾年前被人槍殺的痛苦記憶。
不甘心將繳白卷作業的諾拉找來好友幫忙,決定到醫務室偷查派屈的個人檔案,驚訝的是學校檔案紀錄竟是空白,迫使她們只能到派屈打工的酒吧打探消息,但最後還是落了場空。就在這頭作業未完成,另一頭從私立高中轉學來的籃球明星伊里亞德竟然對諾拉展開熱烈追求。一場伊里亞德和派屈在諾拉身邊暗自較勁的三角糾葛戀情,正是為接下來一場懸疑死亡戲碼鋪陳。
諾拉的生活似乎也隨著身邊男生的追求而起了變化。在夜裡入睡時,諾拉會聽見窗外傳來樹葉碰擊的沙沙聲,感覺到有人躲在暗處窺視自己。一天開車回家,一位戴著頭罩的男人從樹叢裡跳躍到她的車頭,猙獰地對她笑,幾天後這個男人不知怎麼地闖進她的房間,然後冷笑地跳出窗外竄進樹叢裡。「究竟他是誰」的猜疑拉高故事的詭譎氣氛。飽受驚嚇的諾拉害怕說出自己離奇的經歷,卻沒有人相信她的話。沒多久,她的好友被戴頭罩的男人襲擊,當時她的好友穿著諾拉的外套,使得諾拉意外捲進這場試圖致人於死命的陰謀。她與警察合作,可是對方在犯案過程中小心翼翼沒有留下任何證據,根本查不到線索。
因為感到孤立和受傷,諾拉轉向跟另一位可以救她的人求救:派屈。但當她碰觸到派屈身體背部的嚴重傷痕時,意外發現他有過一段想像不到的過去事實:派屈是一位落入人間的墮落天使,他活在人世間的這幾個世紀只為了一個任務,就是得到他的天使翅膀。但能夠讓他圓夢的辦法,就是有個人必須為他而死,而諾拉可能就是最佳犧牲品人選。一直到迫近結局時,作者才願意揭曉派屈和伊里亞德接近諾拉的真正目的為何?而誰才是想致諾拉於死命的戴頭罩男人?他們與序幕中墮落天使的靈魂契約有什麼隱密聯繫?
《女孩,快跑》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青少文學小說。作者Becca Ajoy Fitzpatrick是美國犯罪寫作姊妹會(Sisters in Crime)的會員,喜歡所有神秘詭譎、驚悚緊張和鬼魅的故事,尤其是驚悚大師希屈考特的作品。現在的她正努力撰寫《女孩,快跑》的續集,也確由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社買下美語版權出版。
獨具慧眼將《偷書賊》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推向國際文壇的文學作家經紀人Catherine Drayton擁有高文學品味和敏銳眼力,養成許多英美出版社文學編輯喜歡打探她手上已簽的文壇新秀。今年她旗下最亮眼的兩本文學小說就屬澳洲得獎文學女作家Karen Foxlee的《翅膀的骨骸》(The Anatomy of Wings,榮獲2008年不列顛國協作家獎) 和新銳作家Becca Ajoy Fitzpatrick的校園懸疑小說《女孩,快跑》(Hush, Hush)。作者將超現實的墮落天使嵌入當代校園生活,描寫一位墮落天使在人間活了好幾個世紀,就是為了得到他的翅膀,但是幫助他夢想成真的唯一方法就是有人要死,而他選擇的死亡對象竟是一位聰明漂亮的高中女生。它是一部夾雜青春浪漫和陰謀懸疑的文學作品,故事新穎,文字洗鍊,讓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社青少小說主編讀完初稿後,以高價六位數預付金搶先簽下此書美語版權,大膽預測是2010年開春暢銷青少小說之作,而法國與荷蘭版權也跟進賣出。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文學經紀人也談定了電影版權,讓此部精彩小說故事搬上大銀幕。
這部小說始於一個精彩的序幕,發生在1565年11月的巴黎,墮落天使與人類棄兒在墓園裡訂下靈魂契約,用財富換取每年租用其身體的權利。 結束一場靈魂契約的序幕後,時空立刻轉到現代校園生活。
故事主角諾拉是位聰明漂亮的高中女學生,週末乖乖在家寫作業,一到考試就會緊張得焦頭爛額,但她真正的麻煩從一堂選修課開始。生物老師突然心血來潮大洗牌班上同學座位,乖乖女諾拉與態度傲慢的男同學派屈鄰座。老師甚至指定每個人繳交一份認識鄰座同學的作業,屆時會根據提報作業中對於瞭解鄰座同學深淺程度打分數。為了得到高成績,諾拉希望派屈合作說出自己的事情,可惜派屈根本不給諾拉發問的機會,反倒是三言兩語套出諾拉的弱點,和挖出她父親幾年前被人槍殺的痛苦記憶。
不甘心將繳白卷作業的諾拉找來好友幫忙,決定到醫務室偷查派屈的個人檔案,驚訝的是學校檔案紀錄竟是空白,迫使她們只能到派屈打工的酒吧打探消息,但最後還是落了場空。就在這頭作業未完成,另一頭從私立高中轉學來的籃球明星伊里亞德竟然對諾拉展開熱烈追求。一場伊里亞德和派屈在諾拉身邊暗自較勁的三角糾葛戀情,正是為接下來一場懸疑死亡戲碼鋪陳。
諾拉的生活似乎也隨著身邊男生的追求而起了變化。在夜裡入睡時,諾拉會聽見窗外傳來樹葉碰擊的沙沙聲,感覺到有人躲在暗處窺視自己。一天開車回家,一位戴著頭罩的男人從樹叢裡跳躍到她的車頭,猙獰地對她笑,幾天後這個男人不知怎麼地闖進她的房間,然後冷笑地跳出窗外竄進樹叢裡。「究竟他是誰」的猜疑拉高故事的詭譎氣氛。飽受驚嚇的諾拉害怕說出自己離奇的經歷,卻沒有人相信她的話。沒多久,她的好友被戴頭罩的男人襲擊,當時她的好友穿著諾拉的外套,使得諾拉意外捲進這場試圖致人於死命的陰謀。她與警察合作,可是對方在犯案過程中小心翼翼沒有留下任何證據,根本查不到線索。
因為感到孤立和受傷,諾拉轉向跟另一位可以救她的人求救:派屈。但當她碰觸到派屈身體背部的嚴重傷痕時,意外發現他有過一段想像不到的過去事實:派屈是一位落入人間的墮落天使,他活在人世間的這幾個世紀只為了一個任務,就是得到他的天使翅膀。但能夠讓他圓夢的辦法,就是有個人必須為他而死,而諾拉可能就是最佳犧牲品人選。一直到迫近結局時,作者才願意揭曉派屈和伊里亞德接近諾拉的真正目的為何?而誰才是想致諾拉於死命的戴頭罩男人?他們與序幕中墮落天使的靈魂契約有什麼隱密聯繫?
《女孩,快跑》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青少文學小說。作者Becca Ajoy Fitzpatrick是美國犯罪寫作姊妹會(Sisters in Crime)的會員,喜歡所有神秘詭譎、驚悚緊張和鬼魅的故事,尤其是驚悚大師希屈考特的作品。現在的她正努力撰寫《女孩,快跑》的續集,也確由美國西蒙・舒斯特出版社買下美語版權出版。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和叮嚀:《寫給兒子喬登的日記》
去年讀到一則外電報導好萊塢男星丹佐華盛頓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即將合作一部新片,描寫一位軍人父親身處烽火戰亂的伊拉克從沒間斷寫日記給他從未謀面的兒子喬登,感性抒發父親對兒子的愛和叮嚀。這個電影故事從那時便鎖在腦袋的記憶區塊,卻沒有片名。直到《寫給兒子喬登的日記》(A Journal for Jordan)的書訊攤在眼前,文稿在手,美國皇冠出版社擊敗12家競價出版社高價取得美語版權的新聞曝光,記憶區塊的片段完整拼湊出一段關於愛和榮耀的故事。
《寫給兒子喬登的日記》這本書是由主角小男孩喬登的母親Dana Canedy操刀完成。因她曾任《紐約時報》記者,加上她的軍人丈夫戰死在伊拉克,於是她在《紐約時報》上副刊頭版發表一篇丈夫寫給兒子的日記動人文章,原本試圖用文字的力量療癒自己喪夫之痛,沒想到她的文章讓許多讀者掉淚,得到熱烈迴響,給她勇氣再讀丈夫生前遺留下來的2百多頁的日記,動筆替他完成這一部送給兒子的完整回憶錄。
2005年12月,查理斯被徵召前往伊拉克,當時他的孩子喬登還在媽媽的肚子裡,也不知道孩子的性別。在離家前,妻子送給他一本日記本,希望他在戰區有時間能寫些東西給兒子喬登,拉近他們父子的情感。直到隔年10月,查理斯駐紮之地被轟炸,他的死訊噩耗也傳回美國,而當時的喬登只是六個月大的小男孩。查理斯的營區戰袍在他的身上找到了一本日記本,將此遺物送回美國給他的妻子。打開日記本時,即便讀到查理斯不工整的字體,也可見到一篇日記在兩個不同時間寫完的不同深淺筆墨,字語行間皆表露出他就算身處危險的戰區也無法忘情對孩子喬登的愛,還有對妻子的愛,讀來格外令人鼻酸。
這本傳記集結了妻子主述兩人相處的回憶,和穿插收錄查理斯生前所寫的日記內容(編輯原本希望書裡保留查理斯的日記筆跡原貌,但因身在不安定的戰區的他,大多數的字體寫得歪扭不易識別,只好改由打字取代),感性呈現出一位父親對於兒子的思念,也有期望、有叮嚀、有教育、有分享,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感受到父親對他付出的愛,也能夠將自己短暫人生所學到的哲理傳授給孩子。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黑色喜劇小說:《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在凌晨準備行李時,我不忘將《烏雲背後的幸福線》(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這本小說往手提包裡塞,因想在飛往倫敦的機途上讀完後半段故事,看看作者最後是否讓失去記憶的男子以夢想的「快樂結局」(Happy Ending)收尾。
在這本小說出版前,FSG電影公司已經買下此部黑色喜劇小說的原著電影版權,敲定由《奪寶大作戰》的導演大衛‧羅素(David O. Russell)親自執筆改編其劇本。同時,一家義大利出版社編輯讀了初稿後,以10萬美金高預付金下手為強簽下義大利語文版權,是這本書的第一個賣出外語版權的國家,緊接著,西班牙和英國的編輯相繼競價買下西語和英語版權,全都是被這一本關於瘋狂、偏執、希望、愛和被愛的傳奇故事打動,也稱奇故事主角派特對於「銀色邊線」的自我解讀,相信毎一片烏雲都被銀白色邊線包圍,象徵著每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黑暗裡總有一線光明。
故事就從男主角派特的母親前往他一住就是四年的精神療養院出院揭開序幕。派特為了想離開自己口中所稱的「壞地方」的精神療養院,爽快答應了他母親提出的兩個條件:第一,永遠忘記老婆妮姬。第二,定期接受精神醫師的治療。當派特跟著母親回家時,意外發現過去房子牆壁上掛著他和妮姬的結婚照全被換掉了,於是他好奇地問母親:「為什麼結婚照不見了?」母親瞎編個謊說:「被小偷偷走了。」派特再度納悶問:「為什麼小偷只偷我們的結婚照呢?」母親耐不住隨口說:「因為你們結婚照的相框值錢吧。」從母子倆的對話裡,作者一開始技巧地埋下派特與妮姬之間過去情感的伏筆。
已經34歲的派特,對於過去四年的記憶完全空白。他唯一記得的事:妮姬提出暫時的分開,想要冷靜思考彼此的未來,但是他回到家後,妮姬不在家了,家裡的人也沒有一個人願意提到有關她的事情。無論過去記憶如何,也無論妮姬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肯回家,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部電影,上帝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會為他安排一個快樂的結局:已分居的妻子妮姬再度回到他的身邊。
在妮姬回來時,派特能做的就是徹底改變自己成為一位妮姬心中理想的男人,於是: 他每天跑十公里,恢復與妮姬相遇相戀時的體型;
他每天至少喝十加侖的水;
他每天提醒自己從八個不同的藥盒裡各取一顆藥吃,準時一天吃兩次;
他每天要求母親從圖書館裡借閱霍桑的「紅色」等經典文學小說回家給他讀,因為這些都是擔任英文老師的妮姬平常最愛讀的書,這樣他就能跟妮姬侃侃而談文學,妮姬也不會認為他只是個愛看球賽的四肢發達的傢伙。
即使處在一片烏雲蔽日的生活裡,派特仍然堅持尋找屬於他的銀色幸福邊線,越是陷入逆境,希望卻是不滅。作者塑造了一位像「阿甘」一樣樂觀派人物的派特,讓我們在閱讀時完全掉進派特的情感,跟他一起找回失去的記憶,也逐漸揭開妮姬的背叛──已與同是老師的男人結婚了。故事結尾,當他駕著車看到妮姬與現在的家人(現任丈夫和一對兒女)在公園裡嬉玩的家庭和樂畫面,他懂了,這是上帝安排給她的快樂結局。而他,在尋找記憶的生命中,也闖進了一位每天跟蹤他跑步的女子:一位寡婦蒂芬妮。起初,派特太專注於跑步,太專注於尋找妮姬的記憶,直到他找回了記憶,赫然發現上帝悄然在他身邊埋下一顆新的幸福種子,躲在烏雲背後的陽光已為雲朵鑲上一層閃亮的銀色邊線。
《科克斯評論》說:「新銳小說家馬修‧奎克(Matthew Quick)寫了一部令人心碎的小說。」暢銷小說家馬丁‧克拉克同樣給予高評價:「讓人著迷、真實感人。它將愛情、瘋狂、家庭、忠誠、飽受折磨的希望,還有橄欖球隊費城老鷹隊文化巧妙融合,編織出眼前這部迷惑讀者的小說。」
在這本小說出版前,FSG電影公司已經買下此部黑色喜劇小說的原著電影版權,敲定由《奪寶大作戰》的導演大衛‧羅素(David O. Russell)親自執筆改編其劇本。同時,一家義大利出版社編輯讀了初稿後,以10萬美金高預付金下手為強簽下義大利語文版權,是這本書的第一個賣出外語版權的國家,緊接著,西班牙和英國的編輯相繼競價買下西語和英語版權,全都是被這一本關於瘋狂、偏執、希望、愛和被愛的傳奇故事打動,也稱奇故事主角派特對於「銀色邊線」的自我解讀,相信毎一片烏雲都被銀白色邊線包圍,象徵著每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黑暗裡總有一線光明。
故事就從男主角派特的母親前往他一住就是四年的精神療養院出院揭開序幕。派特為了想離開自己口中所稱的「壞地方」的精神療養院,爽快答應了他母親提出的兩個條件:第一,永遠忘記老婆妮姬。第二,定期接受精神醫師的治療。當派特跟著母親回家時,意外發現過去房子牆壁上掛著他和妮姬的結婚照全被換掉了,於是他好奇地問母親:「為什麼結婚照不見了?」母親瞎編個謊說:「被小偷偷走了。」派特再度納悶問:「為什麼小偷只偷我們的結婚照呢?」母親耐不住隨口說:「因為你們結婚照的相框值錢吧。」從母子倆的對話裡,作者一開始技巧地埋下派特與妮姬之間過去情感的伏筆。
已經34歲的派特,對於過去四年的記憶完全空白。他唯一記得的事:妮姬提出暫時的分開,想要冷靜思考彼此的未來,但是他回到家後,妮姬不在家了,家裡的人也沒有一個人願意提到有關她的事情。無論過去記憶如何,也無論妮姬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肯回家,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部電影,上帝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會為他安排一個快樂的結局:已分居的妻子妮姬再度回到他的身邊。
在妮姬回來時,派特能做的就是徹底改變自己成為一位妮姬心中理想的男人,於是: 他每天跑十公里,恢復與妮姬相遇相戀時的體型;
他每天至少喝十加侖的水;
他每天提醒自己從八個不同的藥盒裡各取一顆藥吃,準時一天吃兩次;
他每天要求母親從圖書館裡借閱霍桑的「紅色」等經典文學小說回家給他讀,因為這些都是擔任英文老師的妮姬平常最愛讀的書,這樣他就能跟妮姬侃侃而談文學,妮姬也不會認為他只是個愛看球賽的四肢發達的傢伙。
即使處在一片烏雲蔽日的生活裡,派特仍然堅持尋找屬於他的銀色幸福邊線,越是陷入逆境,希望卻是不滅。作者塑造了一位像「阿甘」一樣樂觀派人物的派特,讓我們在閱讀時完全掉進派特的情感,跟他一起找回失去的記憶,也逐漸揭開妮姬的背叛──已與同是老師的男人結婚了。故事結尾,當他駕著車看到妮姬與現在的家人(現任丈夫和一對兒女)在公園裡嬉玩的家庭和樂畫面,他懂了,這是上帝安排給她的快樂結局。而他,在尋找記憶的生命中,也闖進了一位每天跟蹤他跑步的女子:一位寡婦蒂芬妮。起初,派特太專注於跑步,太專注於尋找妮姬的記憶,直到他找回了記憶,赫然發現上帝悄然在他身邊埋下一顆新的幸福種子,躲在烏雲背後的陽光已為雲朵鑲上一層閃亮的銀色邊線。
《科克斯評論》說:「新銳小說家馬修‧奎克(Matthew Quick)寫了一部令人心碎的小說。」暢銷小說家馬丁‧克拉克同樣給予高評價:「讓人著迷、真實感人。它將愛情、瘋狂、家庭、忠誠、飽受折磨的希望,還有橄欖球隊費城老鷹隊文化巧妙融合,編織出眼前這部迷惑讀者的小說。」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紐約公共圖書館評選為世紀之書:《布魯克林有棵樹》
>>>中繁版書名:《布魯克林有棵樹》(如果)
每年到北京必到西單圖書大廈朝聖。曾聽北京辦公室同事們提過他們那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中國書市看北京,北京書市看西單。」對中國讀者來說,西單圖書大廈是一間稱得上有水平的書店,踏進書店映入眼簾就是當下的暢銷書,疊列整齊,讀者唾手可得,加上西單圖書大廈在經營上比他家書店的折價高、舖書速度快,讓它一直獨占鰲頭成為當地居民最愛的書店,時時可見店內每個營業櫃台前大排長龍抱著一籃書等候結帳的讀者。我走進這裡,習慣從一樓逛到二樓的中文書區,再逛到地下室的英文書區,一待起碼半天時間。
七日書展結束的下午,我與四位同事搭地鐵到西單圖書大廈。逛完一樓中文區搭手扶梯到二樓時,在右手邊的暢銷小說平台上看到現代經典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A Tree Grows in Brooklyn)才出版,據北京同事說它的銷量反應不俗。書封是以一株藍樹作基底,簡潔地搶眼。當然,我也不否認自己很喜歡這個故事,因它有我這位讀者最喜歡的故事元素(很可惜前幾年推薦時,編輯們對少年成長題材興趣缺缺,但我心裡還是一直掛念著它,期望中繁版有日問世)。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小說呢?
《布魯克林有棵樹》最早在1943年出版,甫出版便獲得巨大成功,六周內銷量30萬本,創造四十年代書市的銷售奇蹟。兩年後,被改拍成電影《長春樹》,一舉拿下奧斯卡獎。從四十年代走到二十世紀,這本小說不但沒有絕版,甚至在美已經出版十餘種封面版本(我挑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款封面),年年再刷,成為一本橫跨逾半個世紀的現代經典小說,贏得各方的大力讚賞:
一打開書頁,上場主角是小女孩芙蘭西和弟弟尼雷,他們是生於布魯克林一家貧窮人家的孩子。姐弟倆利用周末到外頭收垃圾,靠紙張瓶罐賺來微薄碎幣,再將賺來的錢一半存到錢筒,收藏在一家人租屋的儲藏室角落。他們稱這個錢筒是「共同銀行」,存放每位家族成員的共同財產,這也貫穿了整部小說,成為日後芙蘭西的自信、堅強和夢想的標竿。
生活雖苦,芙蘭西的母親一直保護尊嚴和追求知識的信念。她在生下芙蘭西時,躺在床褥上抬頭問自己的母親:「我想讓孩子讀書,但要讀什麼書呢?」她的文盲媽媽(芙蘭西的外婆)想了一下說:「聽人說,人一生一定要讀《聖經》和《莎士比亞全集》。」她認同地點頭如搗蒜。等到自己兩個孩子上小學了,她還是沒有放棄追求知識的職志。一天,她到兩位音樂家姊妹的家打掃時,竟開口用清掃房子的鐘點費交換跟音樂家姊妹學習一個小時的鋼琴,甚至那天將兩個孩子巧妙安排在旁偷學,竊喜自己佔便宜。母親不放棄追求知識的行徑果然影響到芙蘭西,讓她在生活中抱持向上的生存意願和奮鬥精神。
《布魯克林有棵樹》中所指的樹是臭椿樹,是一種少有在水泥地上都能頑強生長的樹,這也象徵著芙蘭西的成長。
芙蘭西從小就喜歡利用星期六到圖書館,希望自己能將館內從A到Z的書都讀過一遍。她的堅強像媽媽,豐富想像力卻遺傳爸爸。學校老師時常表揚她在寫作文的想像力,卻也和顏悅色指正她有關謊言與故事的差別:「妳有這麼好的想像力,我為什麼要處罰妳呢?人們說謊是因羞愧或怯懦,而故事則是現實的提煉。只是妳講故事的時候並不是按照實際情況來說,而是按妳想像中的理想情況來講。」接著說:「或許有人會認為妳說得這些都是可怕的謊言,因為這些都不符合人們心中認定的事實。以後,遇到跟人講話的時候,要如實敘述,只有在寫作的時候才能照自己腦中想像力去寫。說話要說實話,寫故事才要靠想像。」老師這番解釋打醒芙蘭西,讓她從此不再將故事與說謊混為一談了。
這本小說從芙蘭西的出生、兒時一直寫到她成年,講述閱讀如何讓外人眼中的卑微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修為和命運,及家庭家人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後記:
中簡版《布魯克林有棵樹》的譯者方柏林不斷在找好故事讀給自己的孩子聽。在美國讀到這本小說後,欣喜找到他心中讀給孩子聽的最棒故事,於是他開始動筆逐字逐句翻譯成中文,送給孩子當故事書。回到中國後,他跟譯林出版社老闆是舊識,大大推薦這本小說,希望出版社能買下這個好故事出版。今年七月,《布魯克林有棵樹》真的順利在中國市場誕生了。
每年到北京必到西單圖書大廈朝聖。曾聽北京辦公室同事們提過他們那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中國書市看北京,北京書市看西單。」對中國讀者來說,西單圖書大廈是一間稱得上有水平的書店,踏進書店映入眼簾就是當下的暢銷書,疊列整齊,讀者唾手可得,加上西單圖書大廈在經營上比他家書店的折價高、舖書速度快,讓它一直獨占鰲頭成為當地居民最愛的書店,時時可見店內每個營業櫃台前大排長龍抱著一籃書等候結帳的讀者。我走進這裡,習慣從一樓逛到二樓的中文書區,再逛到地下室的英文書區,一待起碼半天時間。
七日書展結束的下午,我與四位同事搭地鐵到西單圖書大廈。逛完一樓中文區搭手扶梯到二樓時,在右手邊的暢銷小說平台上看到現代經典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A Tree Grows in Brooklyn)才出版,據北京同事說它的銷量反應不俗。書封是以一株藍樹作基底,簡潔地搶眼。當然,我也不否認自己很喜歡這個故事,因它有我這位讀者最喜歡的故事元素(很可惜前幾年推薦時,編輯們對少年成長題材興趣缺缺,但我心裡還是一直掛念著它,期望中繁版有日問世)。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小說呢?
《布魯克林有棵樹》最早在1943年出版,甫出版便獲得巨大成功,六周內銷量30萬本,創造四十年代書市的銷售奇蹟。兩年後,被改拍成電影《長春樹》,一舉拿下奧斯卡獎。從四十年代走到二十世紀,這本小說不但沒有絕版,甚至在美已經出版十餘種封面版本(我挑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款封面),年年再刷,成為一本橫跨逾半個世紀的現代經典小說,贏得各方的大力讚賞:
- 1996年,紐約公共圖書館評選為世紀之書
- 入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二十世紀最佳青少年讀物,與《哈利波特》、《小王子》、《夏綠蒂的網》、《清秀佳人》(也有人翻《紅髮安妮》,也是我小時讀了很喜愛的書之一)並列
- 被選入美國中學課本
- 是美國各大書店每年寒暑假的青少年閱讀推薦書
- 評為傳閱半個世紀的現代人必讀經典之作。
一打開書頁,上場主角是小女孩芙蘭西和弟弟尼雷,他們是生於布魯克林一家貧窮人家的孩子。姐弟倆利用周末到外頭收垃圾,靠紙張瓶罐賺來微薄碎幣,再將賺來的錢一半存到錢筒,收藏在一家人租屋的儲藏室角落。他們稱這個錢筒是「共同銀行」,存放每位家族成員的共同財產,這也貫穿了整部小說,成為日後芙蘭西的自信、堅強和夢想的標竿。
生活雖苦,芙蘭西的母親一直保護尊嚴和追求知識的信念。她在生下芙蘭西時,躺在床褥上抬頭問自己的母親:「我想讓孩子讀書,但要讀什麼書呢?」她的文盲媽媽(芙蘭西的外婆)想了一下說:「聽人說,人一生一定要讀《聖經》和《莎士比亞全集》。」她認同地點頭如搗蒜。等到自己兩個孩子上小學了,她還是沒有放棄追求知識的職志。一天,她到兩位音樂家姊妹的家打掃時,竟開口用清掃房子的鐘點費交換跟音樂家姊妹學習一個小時的鋼琴,甚至那天將兩個孩子巧妙安排在旁偷學,竊喜自己佔便宜。母親不放棄追求知識的行徑果然影響到芙蘭西,讓她在生活中抱持向上的生存意願和奮鬥精神。
《布魯克林有棵樹》中所指的樹是臭椿樹,是一種少有在水泥地上都能頑強生長的樹,這也象徵著芙蘭西的成長。
芙蘭西從小就喜歡利用星期六到圖書館,希望自己能將館內從A到Z的書都讀過一遍。她的堅強像媽媽,豐富想像力卻遺傳爸爸。學校老師時常表揚她在寫作文的想像力,卻也和顏悅色指正她有關謊言與故事的差別:「妳有這麼好的想像力,我為什麼要處罰妳呢?人們說謊是因羞愧或怯懦,而故事則是現實的提煉。只是妳講故事的時候並不是按照實際情況來說,而是按妳想像中的理想情況來講。」接著說:「或許有人會認為妳說得這些都是可怕的謊言,因為這些都不符合人們心中認定的事實。以後,遇到跟人講話的時候,要如實敘述,只有在寫作的時候才能照自己腦中想像力去寫。說話要說實話,寫故事才要靠想像。」老師這番解釋打醒芙蘭西,讓她從此不再將故事與說謊混為一談了。
這本小說從芙蘭西的出生、兒時一直寫到她成年,講述閱讀如何讓外人眼中的卑微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修為和命運,及家庭家人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後記:
中簡版《布魯克林有棵樹》的譯者方柏林不斷在找好故事讀給自己的孩子聽。在美國讀到這本小說後,欣喜找到他心中讀給孩子聽的最棒故事,於是他開始動筆逐字逐句翻譯成中文,送給孩子當故事書。回到中國後,他跟譯林出版社老闆是舊識,大大推薦這本小說,希望出版社能買下這個好故事出版。今年七月,《布魯克林有棵樹》真的順利在中國市場誕生了。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小男孩與大象共患難的真情:《象童》
英國新人作家Chris Nicholson 曾在英國BBC網路電視擔任編劇,摘下新聞大獎。熱愛寫作的他完成處女作小說《象童》(The Elephant Keeper)後,主動投稿給英國獨立作者經紀公司Blake Friedmann Literary,冀望能有伯樂青睞他的作品,牽線出版。簽下他的經紀人Isobel Dixon憶及當初收到這份投稿的情形說道:這份稿子的字級和行距排得密密麻麻,閱讀上很不舒服,一眼望去便可知是一位新手作家的排列。在讀了前兩章節後,她很感動字裡行間的文藻,完全忘卻閱讀上的不舒服感,甚至激動地說出「真是個未經雕琢的璞玉」這樣的讚賞。英國出版社編輯極度信任Isobel Dixon推薦的小說作品,因她在從事作者經紀人之前,已是南非著名的女詩人,榮獲南非薩連文學獎和施雷納文學獎,擁有高度的文學品味,而她手上也簽下不少懂得寫作的南非作家,Chris Nicholson是她剛簽下的新銳小說家。
《象童》這部作品遞送給英國出版社審閱後,審閱的編輯無不動容書中小男孩與母象間的情誼,短短幾天便拍案敲定由最後以數十萬英鎊高價競價得標的出版社,預計在2009年1月出版,是明年度開春的重點小說。審閱此部小說的編輯有信心地說道:「這是一部可媲美《少年Pi的奇幻標流》和《大象的眼淚》的小說」。這部作品是以18世紀後期的英國為故事舞台,由象童湯姆真情紀錄自己與大象簡妮長達十年情感的人生旅程。
記得那年與母象簡妮在布裡斯托海港第一次見面,當時的湯姆只是一位認得幾個字的鄉下小男孩,也是馬倌的兒子。當時的簡妮還沒有名字。牠被一位貪婪的船長捕獲後,與斑馬、豹子、鬣狗等野生動物一起擠在遠洋輪船上,準備靠岸拍賣。在多日巔箥磨人下,簡妮似乎奄奄待斃。好不容易靠岸後,船長將牠賣給了鎮上大商人,也是湯姆的主人。在湯姆細心照顧下,簡妮逐漸恢復了生氣。而湯姆的主人喜愛帶著朋友到莊園炫耀自己買回價值不斐的動物,有時還讓湯姆與大象來段即興表演,凸顯自己的身份和財富。永遠盡力滿足主人要求的湯姆,怎麼也想不到大象的命運只是主人用來支配財富利益的物件。他的主人當初用一筆微不足道的小錢從海港買下了這頭奄奄一息的大象,日後以高價賣給蘇塞克斯郡的貴族,使得湯姆被迫遠離家園一路護送母象簡妮到新住所,而他們的第二位主人極度庇護湯姆和簡妮,並培養湯姆寫作才能。但第二位主人死後,湯姆和簡妮再次離家家園,流離失所,一路流浪到了倫敦。一人一象經歷了無數的風雨。為了保護母象簡妮,湯姆不顧家人的反對,且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安定生活,只為了堅持自己單純愛象的信念,用心保護牠,用一生守護著當年從海港買回的大象。
在湯姆和母象簡妮的巔箥路途上,不斷上演著囚禁與自由、性與暴力的戲碼,有時人們出於無知感到恐懼,有時受制於金錢的誘惑和奴役他人的快感,這一切磨難卻在湯姆和簡妮患難與共的深受情感下得到昇華。從湯姆的敘述中,他非刻意地穿插了許多關於大象的傳說,而我們也感動於他對大象超乎常人的深厚情誼。
《象童》這部作品遞送給英國出版社審閱後,審閱的編輯無不動容書中小男孩與母象間的情誼,短短幾天便拍案敲定由最後以數十萬英鎊高價競價得標的出版社,預計在2009年1月出版,是明年度開春的重點小說。審閱此部小說的編輯有信心地說道:「這是一部可媲美《少年Pi的奇幻標流》和《大象的眼淚》的小說」。這部作品是以18世紀後期的英國為故事舞台,由象童湯姆真情紀錄自己與大象簡妮長達十年情感的人生旅程。
記得那年與母象簡妮在布裡斯托海港第一次見面,當時的湯姆只是一位認得幾個字的鄉下小男孩,也是馬倌的兒子。當時的簡妮還沒有名字。牠被一位貪婪的船長捕獲後,與斑馬、豹子、鬣狗等野生動物一起擠在遠洋輪船上,準備靠岸拍賣。在多日巔箥磨人下,簡妮似乎奄奄待斃。好不容易靠岸後,船長將牠賣給了鎮上大商人,也是湯姆的主人。在湯姆細心照顧下,簡妮逐漸恢復了生氣。而湯姆的主人喜愛帶著朋友到莊園炫耀自己買回價值不斐的動物,有時還讓湯姆與大象來段即興表演,凸顯自己的身份和財富。永遠盡力滿足主人要求的湯姆,怎麼也想不到大象的命運只是主人用來支配財富利益的物件。他的主人當初用一筆微不足道的小錢從海港買下了這頭奄奄一息的大象,日後以高價賣給蘇塞克斯郡的貴族,使得湯姆被迫遠離家園一路護送母象簡妮到新住所,而他們的第二位主人極度庇護湯姆和簡妮,並培養湯姆寫作才能。但第二位主人死後,湯姆和簡妮再次離家家園,流離失所,一路流浪到了倫敦。一人一象經歷了無數的風雨。為了保護母象簡妮,湯姆不顧家人的反對,且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安定生活,只為了堅持自己單純愛象的信念,用心保護牠,用一生守護著當年從海港買回的大象。
在湯姆和母象簡妮的巔箥路途上,不斷上演著囚禁與自由、性與暴力的戲碼,有時人們出於無知感到恐懼,有時受制於金錢的誘惑和奴役他人的快感,這一切磨難卻在湯姆和簡妮患難與共的深受情感下得到昇華。從湯姆的敘述中,他非刻意地穿插了許多關於大象的傳說,而我們也感動於他對大象超乎常人的深厚情誼。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李察.巴哈睽違十年大作:《催眠瑪莉亞》
>>> 中繁版書名:《催眠瑪麗亞:飛行家的奇幻之旅》(遠流)
折磨人體力的倫敦書展已結束一個星期多了,既驚喜又欣喜的心情卻越燒越熱。每年,我總是比出版界朋友提早一個星期出發,然後數著日子等待能說一樣母語的朋友抵達,習慣彼此相約在一處播放爵士樂、與鄰桌英國人比肺活量說話的英式小酒館裡吃飯飲酒,開心聊著我們的書──愛米粒抵達倫敦的隔天晚上,我們一起舉杯慶祝法文小說《然後呢…》一個月破萬本的好銷量;Han從台北帶來丹.布朗的電影書衣版《天使與魔鬼》,一張能展開成海報的天使展翅書衣成為他的經紀人海蒂在書展裡逢人炫耀稱讚的得意品;艾美和米娜在我回台前一天傳來晚餐邀約的簡訊,她們在人聲鼎沸的中國餐館裡闊談我們那一本六月主打書的完美行銷案。
每一個相聚就是一個驚喜,我總是這樣想的。記得在書展的第二天,我與作者經紀人奈爾的會議時間兜不上,我們根本無法在彼此滿檔的會議表裡重排個時間,於是就索性約定當天下午六點,不見不散。當我完成一天會議拖著疲累腳步走到奈爾在版權中心的座位時,他已在打包攤了一桌子的書,而我一個眼尖掃到一本輕薄紙本書印著李察.巴哈的名字。這是距他上本著作十年後的新作、即將在今年十月出版的大作《催眠瑪莉亞》(Hypnotizing Maria,直譯),從一位飛行員指導一名從未開過飛機的女人安全降落的過程中想透人生哲理。我沒有打擾他打包,只是一個人坐在他面前讀起這本書背的簡介,然後抬頭說:這本書我想帶回飯店,不還給你了。奈爾笑著說:拿走吧,它等妳一天了。
即便當天離開英國企鵝集團的酒會已近晚上九點,酒精也開始在空腹裡燒得隱隱不舒服,我還是在淋浴後跳上床讀《催眠瑪莉亞》,讀到深夜才下床準備明天一整天的會議資料。那個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飛行。
詹姆斯是一名空軍飛行員,因喜歡飛行跑去報考航空公司,最後卻因拒答面試主考官所問的「如果可以選擇,你願意當鳥還是石頭」、「你喜歡紅色還是藍色」等與飛行無關的瞎問題遭不錄取。當不成民航機機師的他,照常開著自己的飛機享受空中遨遊的樂趣,累積到一定的飛行里數後,他擔任他人的飛機指導師,也當他人的私人機師。一天,當他在萬哩高空聽到空中廣播器傳來一名女人瑪莉亞求救聲,說道她的老公開著私人飛機承載她穿越空中雲端不久時忽然休克,已經死掉了。詹姆斯透過空中對講機得知她的位置後飛過去,與瑪莉亞保持機上通話。對講機那頭盡是瑪莉亞的瘋狂慌張,這頭的詹姆斯試圖問她一些「平常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蛋糕」等無關緊要的問題減緩她的緊張和焦慮,讓她能夠靜下心來聽他指導她如何駕馭飛機安全降落。當這個沒有民機執照也沒開過飛機瑪莉亞最後順利降落在鄰近機場時,她對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說:我從來沒有開過飛機,也不知道自己能開飛機,在這降落過程中,我好像被那個男人催眠了一樣。
瑪莉亞一句「像被催眠了一樣」的話讓詹姆斯想起了自己在三十年前曾被一名催眠師真正的催眠。當時詹姆斯是自願上台被催眠的觀眾之一。在表演完畢後,他走到催眠師的耳邊說:其實我剛剛並沒有被你催眠。催眠師笑著反問:你確定沒有被催眠嗎?詹姆斯肯定點頭。催眠師希望詹姆斯走下舞台階梯,並要求他打開那道與觀眾隔離的道具門。詹姆斯照著做。接著,催眠師在詹姆斯打開道具門那刻說道:現在你打開門進入一個沒有窗戶的密閉房間。詹姆斯發現自己真的被困在一個四面是牆沒有出口的房間,石牆怎麼也推不開,自己根本走不出去。催眠師在旁告訴他:你可以穿過石牆走出來。詹姆斯生氣反抗說:我怎麼可能可以穿過石牆。催眠師肯定告訴他可以的,不要被固有己見枷鎖自己,請詹姆斯將手交給他,就這樣牽著詹姆斯穿過石牆踏出房間。穿過石牆後的詹姆斯看到自己站在觀眾面前,沒有剛剛困住他的石牆房間。
詹姆斯坐在椅子上從這段記憶回過神時,有名找不到座位的女人上前與他併桌。透過簡單談話,詹姆斯知道這個女人是個催眠師,於是他簡單提到瑪莉亞說他催眠了她的故事。對座的女催眠師瞇著眼說:那麼你鉅細靡遺地跟我說整個過程,讓我來當你的仲裁者。詹姆斯點頭述說從頭。當我聽到瑪莉亞說她丈夫死了時,我當下反應告訴她:她丈夫可能是死了,但也可能還沒有...。女催眠師打斷他說:這時候你已經給瑪莉亞一個選擇,相信她丈夫是死了,或者還活著。詹姆斯繼續說:瑪莉亞很緊張自己不會開飛機,我說她可以的...。女催眠師又打斷說:這時候你又給了她肯定,肯定她可以做到。然後女催眠師比個「繼續說」的手勢,於是詹姆斯接續說:我們已經談話好幾分鐘了,可是飛機仍安穩地飛行,所以妳是會開飛機的...。女催眠師笑著打斷說:你是專業機師,而你肯定她會開飛機的話讓她願意接受。她看著詹姆斯說:你的確催眠了瑪莉亞開飛機,安全降落。簡單來說,催眠是一種建議、肯定和權威性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是催眠師,是自己的催眠師,也是他人的催眠師。
這個故事一直鎖在我的腦袋裡,不斷催眠自己思考寓言下的哲理。從《天地一沙鷗》到《催眠瑪莉亞》,李察.巴哈不愧是說故事大師,他的文字很簡單卻很有力量。前天,我和喬坐在淡水海灣咖啡廳,我讀著電子書裡的書訊,喬在一旁從淡水河畔出發享受自我飛行的樂趣。我肯定她是。
折磨人體力的倫敦書展已結束一個星期多了,既驚喜又欣喜的心情卻越燒越熱。每年,我總是比出版界朋友提早一個星期出發,然後數著日子等待能說一樣母語的朋友抵達,習慣彼此相約在一處播放爵士樂、與鄰桌英國人比肺活量說話的英式小酒館裡吃飯飲酒,開心聊著我們的書──愛米粒抵達倫敦的隔天晚上,我們一起舉杯慶祝法文小說《然後呢…》一個月破萬本的好銷量;Han從台北帶來丹.布朗的電影書衣版《天使與魔鬼》,一張能展開成海報的天使展翅書衣成為他的經紀人海蒂在書展裡逢人炫耀稱讚的得意品;艾美和米娜在我回台前一天傳來晚餐邀約的簡訊,她們在人聲鼎沸的中國餐館裡闊談我們那一本六月主打書的完美行銷案。
每一個相聚就是一個驚喜,我總是這樣想的。記得在書展的第二天,我與作者經紀人奈爾的會議時間兜不上,我們根本無法在彼此滿檔的會議表裡重排個時間,於是就索性約定當天下午六點,不見不散。當我完成一天會議拖著疲累腳步走到奈爾在版權中心的座位時,他已在打包攤了一桌子的書,而我一個眼尖掃到一本輕薄紙本書印著李察.巴哈的名字。這是距他上本著作十年後的新作、即將在今年十月出版的大作《催眠瑪莉亞》(Hypnotizing Maria,直譯),從一位飛行員指導一名從未開過飛機的女人安全降落的過程中想透人生哲理。我沒有打擾他打包,只是一個人坐在他面前讀起這本書背的簡介,然後抬頭說:這本書我想帶回飯店,不還給你了。奈爾笑著說:拿走吧,它等妳一天了。
即便當天離開英國企鵝集團的酒會已近晚上九點,酒精也開始在空腹裡燒得隱隱不舒服,我還是在淋浴後跳上床讀《催眠瑪莉亞》,讀到深夜才下床準備明天一整天的會議資料。那個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飛行。
詹姆斯是一名空軍飛行員,因喜歡飛行跑去報考航空公司,最後卻因拒答面試主考官所問的「如果可以選擇,你願意當鳥還是石頭」、「你喜歡紅色還是藍色」等與飛行無關的瞎問題遭不錄取。當不成民航機機師的他,照常開著自己的飛機享受空中遨遊的樂趣,累積到一定的飛行里數後,他擔任他人的飛機指導師,也當他人的私人機師。一天,當他在萬哩高空聽到空中廣播器傳來一名女人瑪莉亞求救聲,說道她的老公開著私人飛機承載她穿越空中雲端不久時忽然休克,已經死掉了。詹姆斯透過空中對講機得知她的位置後飛過去,與瑪莉亞保持機上通話。對講機那頭盡是瑪莉亞的瘋狂慌張,這頭的詹姆斯試圖問她一些「平常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蛋糕」等無關緊要的問題減緩她的緊張和焦慮,讓她能夠靜下心來聽他指導她如何駕馭飛機安全降落。當這個沒有民機執照也沒開過飛機瑪莉亞最後順利降落在鄰近機場時,她對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說:我從來沒有開過飛機,也不知道自己能開飛機,在這降落過程中,我好像被那個男人催眠了一樣。
瑪莉亞一句「像被催眠了一樣」的話讓詹姆斯想起了自己在三十年前曾被一名催眠師真正的催眠。當時詹姆斯是自願上台被催眠的觀眾之一。在表演完畢後,他走到催眠師的耳邊說:其實我剛剛並沒有被你催眠。催眠師笑著反問:你確定沒有被催眠嗎?詹姆斯肯定點頭。催眠師希望詹姆斯走下舞台階梯,並要求他打開那道與觀眾隔離的道具門。詹姆斯照著做。接著,催眠師在詹姆斯打開道具門那刻說道:現在你打開門進入一個沒有窗戶的密閉房間。詹姆斯發現自己真的被困在一個四面是牆沒有出口的房間,石牆怎麼也推不開,自己根本走不出去。催眠師在旁告訴他:你可以穿過石牆走出來。詹姆斯生氣反抗說:我怎麼可能可以穿過石牆。催眠師肯定告訴他可以的,不要被固有己見枷鎖自己,請詹姆斯將手交給他,就這樣牽著詹姆斯穿過石牆踏出房間。穿過石牆後的詹姆斯看到自己站在觀眾面前,沒有剛剛困住他的石牆房間。
詹姆斯坐在椅子上從這段記憶回過神時,有名找不到座位的女人上前與他併桌。透過簡單談話,詹姆斯知道這個女人是個催眠師,於是他簡單提到瑪莉亞說他催眠了她的故事。對座的女催眠師瞇著眼說:那麼你鉅細靡遺地跟我說整個過程,讓我來當你的仲裁者。詹姆斯點頭述說從頭。當我聽到瑪莉亞說她丈夫死了時,我當下反應告訴她:她丈夫可能是死了,但也可能還沒有...。女催眠師打斷他說:這時候你已經給瑪莉亞一個選擇,相信她丈夫是死了,或者還活著。詹姆斯繼續說:瑪莉亞很緊張自己不會開飛機,我說她可以的...。女催眠師又打斷說:這時候你又給了她肯定,肯定她可以做到。然後女催眠師比個「繼續說」的手勢,於是詹姆斯接續說:我們已經談話好幾分鐘了,可是飛機仍安穩地飛行,所以妳是會開飛機的...。女催眠師笑著打斷說:你是專業機師,而你肯定她會開飛機的話讓她願意接受。她看著詹姆斯說:你的確催眠了瑪莉亞開飛機,安全降落。簡單來說,催眠是一種建議、肯定和權威性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是催眠師,是自己的催眠師,也是他人的催眠師。
這個故事一直鎖在我的腦袋裡,不斷催眠自己思考寓言下的哲理。從《天地一沙鷗》到《催眠瑪莉亞》,李察.巴哈不愧是說故事大師,他的文字很簡單卻很有力量。前天,我和喬坐在淡水海灣咖啡廳,我讀著電子書裡的書訊,喬在一旁從淡水河畔出發享受自我飛行的樂趣。我肯定她是。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獻給註定要在一起的你我的真愛故事:《不能沒有你》
>>>中繁版書名:《不能沒有你》(遠流)
一個令人感動的真實愛情故事,艾倫和愛琳苦苦尋覓對方45年後終成眷屬。
這是一本獻給註定要在一起的你我的真愛故事。
艾倫和愛琳都是住在倫尼道兒童之家的孩子。那一年,艾倫七歲,愛琳九歲。他們倆同樣經歷幼年喪母之痛,先後被送來倫尼道兒童之家。艾倫回憶當年:載著愛琳的車停在兒童之家門前時,年僅七歲的他正好望出窗外看到這一幕。當他看見窗外的小女孩下車那刻,他清晰意識到她是個與眾不同的女孩,於是迫不及待奔到門外,主動迎前認識她,帶她參觀她的新家──兒童之家。
兩小無猜的感情進展快速,親密地不分彼此,但院所並不樂見同儕孩子間過分親密的情誼。在愛琳來到兒童之家的第二年,院方送走了艾倫,一切匆促的安排讓他根本無法與愛琳道別。
兩人就這樣被迫分開了,但他們倆珍惜對方的情誼沒有因距離而消逝。對方的模樣永遠存在自己的腦袋裡,也循著僅有的線索不約而同開始尋找對方。兩人這一場不放棄又令人難以置信的尋人之旅,持續了整整45年──幾乎花了自己一生中的一半時間找回孩提時認定的愛情。艾倫和愛琳這份堅持的愛,終在分開近半個世紀後重逢。
這一段忘不了對方和尋找真愛的人生旅程裡,分開兩地的艾倫和愛琳一起走過數十個年頭。從兩人齊力完成的非文學傳記《不能沒有你》(Not without You)中,字語行間令人驚奇倆人經歷了無數巧合的緣分和命運捉弄人的錯過,最後他們克服了諸多幾乎不可逾越的障礙,在2007年如願以償結為終生伴侶。
《不能沒有你》一書並不全然是個甜蜜的愛情故事,文字裡飽含了艾倫和愛琳各自承受孤獨童年的痛苦回憶、生活的痛苦艱辛和不顧一切企圖反抗體制化的掙扎。這個讓我們深深震撼的故事裡,證明了一個世代不變的真理:真愛超越一切。
後記:艾倫和愛琳在幾乎沒有接受正統教育和從事許多勞力苦活,像是清潔海灘和縫紉針線的工作,於是倆人不約而同決定重新接受教育。經過教育訓練之後,艾倫考上品質檢測資格證,而愛琳妮成為一名培訓講師,一起開創自己的事業。在歷經45年後與相愛的人訂下終生承諾後,現在的艾倫在一家國際公司擔任經理,而愛琳是一位快樂的家庭主婦。
一個令人感動的真實愛情故事,艾倫和愛琳苦苦尋覓對方45年後終成眷屬。
這是一本獻給註定要在一起的你我的真愛故事。
艾倫和愛琳都是住在倫尼道兒童之家的孩子。那一年,艾倫七歲,愛琳九歲。他們倆同樣經歷幼年喪母之痛,先後被送來倫尼道兒童之家。艾倫回憶當年:載著愛琳的車停在兒童之家門前時,年僅七歲的他正好望出窗外看到這一幕。當他看見窗外的小女孩下車那刻,他清晰意識到她是個與眾不同的女孩,於是迫不及待奔到門外,主動迎前認識她,帶她參觀她的新家──兒童之家。
兩小無猜的感情進展快速,親密地不分彼此,但院所並不樂見同儕孩子間過分親密的情誼。在愛琳來到兒童之家的第二年,院方送走了艾倫,一切匆促的安排讓他根本無法與愛琳道別。
兩人就這樣被迫分開了,但他們倆珍惜對方的情誼沒有因距離而消逝。對方的模樣永遠存在自己的腦袋裡,也循著僅有的線索不約而同開始尋找對方。兩人這一場不放棄又令人難以置信的尋人之旅,持續了整整45年──幾乎花了自己一生中的一半時間找回孩提時認定的愛情。艾倫和愛琳這份堅持的愛,終在分開近半個世紀後重逢。
這一段忘不了對方和尋找真愛的人生旅程裡,分開兩地的艾倫和愛琳一起走過數十個年頭。從兩人齊力完成的非文學傳記《不能沒有你》(Not without You)中,字語行間令人驚奇倆人經歷了無數巧合的緣分和命運捉弄人的錯過,最後他們克服了諸多幾乎不可逾越的障礙,在2007年如願以償結為終生伴侶。
《不能沒有你》一書並不全然是個甜蜜的愛情故事,文字裡飽含了艾倫和愛琳各自承受孤獨童年的痛苦回憶、生活的痛苦艱辛和不顧一切企圖反抗體制化的掙扎。這個讓我們深深震撼的故事裡,證明了一個世代不變的真理:真愛超越一切。
後記:艾倫和愛琳在幾乎沒有接受正統教育和從事許多勞力苦活,像是清潔海灘和縫紉針線的工作,於是倆人不約而同決定重新接受教育。經過教育訓練之後,艾倫考上品質檢測資格證,而愛琳妮成為一名培訓講師,一起開創自己的事業。在歷經45年後與相愛的人訂下終生承諾後,現在的艾倫在一家國際公司擔任經理,而愛琳是一位快樂的家庭主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