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2009年曼布克獎得主:《狼廳》

>>> 中繁版書名:《狼廳》(天下文化)

週三(10/6)在倫敦開會時,出版同仁顯得格外興奮與緊張,總不忘在擁抱道別時眨眼俏皮說:「就看今晚了!」是的,今晚是英國最高文學獎項──曼布克獎的頒獎典禮,即將揭開評委們閉關廝殺的結果。他們必須從六部優秀決選小說裡評選出最後得主,有多難啊!但得熬到晚上十點收看獎項揭曉的我們(入圍作家、文學經紀人、出版社、版權經紀人…,還有書迷)不也苦嘛!至少我是。


過去兩年曼布克獎得主花落在我們家代理的作家(2007年《繼承失落的人》及2008年《白老虎》),而今年六部決選小說中,我們代理其中三本,有1/2機率抱走獎項三連莊耶。

晚上六點,安老闆與美麗大方的太座荷瑞(我很喜歡她,應該說每位認識/見過她的男女老幼都愛她,她是位很迷人的女人。)開車到我和Jackie下榻飯店接我們,一起到我們最愛的英式餐館用餐。我們四人坐定位在服務員為我們保留的方形桌後,三個女人同時脫掉外套,互視後噗哧大笑,稱是三隻斑馬,因為荷瑞穿著深淺灰色相間的毛衣、Jackie套了一件黑白相間的毛衣,而我是紅灰相間的織針衫。(「斑馬女」事由是這樣發生的:Jackie在中國北京機場飛倫敦時,就是穿著今晚同一件黑白相間的毛衣,被機場地勤無禮地指稱:那位跟斑馬一樣的女人…)當下,安老闆也笑壞了,立刻開香檳舉杯慶祝他今晚的三位斑馬女人。飯桌上,我們談笑風生,大聲笑、大口吃、左手拿香檳、右手舉紅酒,喝得酒酣耳熱時,安老闆冷不防地對我們宣佈今年到九月份的業績財報,又是一個令人尖叫舉杯的好消息。

飯桌上的話題自然少不了今晚的曼布克獎。荷瑞說:「我們每個人都預測是《狼廳》會獲獎,因為這本歷史小說寫得太傳神了,太獨特了。」的確,作者希拉蕊・曼爾特花費五年時間創作的歷史文學小說《狼廳》被喻是英國文壇史上的驕傲之作。我們四人聚首,一向不聊到午夜是不會散場,但因荷瑞的高齡90歲的父母遠從美國飛到倫敦與老朋友聚會,這兩周都待在安老闆家裡,他們實在不放心兩老單獨在家太久,九點半便駛車送我們回飯店。在與大家擁抱道晚安後,安老闆到對街取車時揮手喊著:「別忘了!晚上十點,BBC電視台。」我和Jackie雀躍地搭上電梯,衝進自己的房間。

(我們時常跟安老闆吃飯,但今晚的他顯得格外開心,格外像個年輕了20歲的人。身旁的Jackie也有同感。她在電梯裡問我:今晚是不是六號?我點頭稱是。她尖叫說:今天是他生日耶!我之前有聽到財務長提過。蝦米?是大姐妳太健忘,還是我不關心,竟在離開時一句祝壽之詞也沒說,還讓過生日的老闆請員工吃飯!安老闆,好樣的您。我們現在一起為您唱:祝..您..生..日..快..樂..!)

進房後,鞋子衣服都來不及更換,先打開電視鎖定BBC頻道,畫面正播放六位入圍作家受訪談及自己今晚可能獲獎的小說,甚至各自拿著書朗讀其中一小段情節。就在分針指在11這個數字時(9:55pm),大堂參與頒獎盛會的來賓們停止喧囂(我卻很吵地喊:「Wolf Hall…Wolf Hall…」),聆聽台上評審代表人陳述評審團對於得獎小說的崇高評價後,正式宣佈:「2009年曼布克獎得主是『Wolf Hall』」。我興奮地跳起來尖叫那刻,房裡電話響了,我拿起電話也不管是誰就說:「Congratulation!」話筒那頭也聽到Jackie一秒不差同時說:「Congratulation!」兩個彼此道賀的人沒多說第二句,便笑咯咯地掛下電話。

《狼廳》(Wolf Hall)在摘下2009年英國曼布克獎前,就已榮獲英國《周日快報》年度小說獎、霍桑登獎、「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英國南部文學獎、英國CEB文學獎和英國柑橘獎提名,是英國暢銷女作家希拉蕊・曼爾特的第七本小說力作。本書自四月出版後盤踞英國《泰晤士報》暢銷書榜及登上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小說。這部歷史小說以十六世紀20年代的英格蘭、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亨利八世當政時期為故事背景,透過首席國務大臣托馬斯・克倫威爾(Cromwell)的視野,引人入勝描述亨利八世統治下的都鐸王朝的故事,時而讓人毛骨悚然、時而惹人捧腹大笑,是英國現代小說中的奇葩。

克倫威爾(Cromwell)在各文學作品中是位名聲狼藉的弄臣,曾以小配角出現在莎翁筆下的《亨利八世》、大詩人斯文本恩(Swinburne)說:「他是個無棱無角,無魂無韻,既無能又無用,還很愚蠢的垃圾!」、在肯尼士・威廉(Kenneth Williams)筆下的《堅持啊,亨利》(Carry On Henry)和李奧・麥科恩(Leo McKern)創作的《永遠走紅的人》(A Man For All Seasons)中,克倫威爾都是不折不扣的惡棍。

但在現代小說《狼廳》裡的克倫威爾,一樣是個野心勃勃、貪婪無厭、陰險狡詐的惡棍,但卻注入一點同情心和人情味的血液。儘管只是一些邊緣的溫情,卻足夠讓這個角色活真實生動。《蘇格蘭報》便稱讚:「希拉蕊・曼爾特筆下的克倫威爾幾乎是莎士比亞的角色--『自我意識』和『自我懷疑』的並存,『冷酷無情』與『多愁善感』的糾纏,對傳統觀念的不屑一顧。」

這位都鐸王朝的弄臣克倫威爾與康熙王朝裡的小無賴韋小寶有些神似。克倫威爾一樣出身低,父親是位粗俗的鐵匠,也同樣懂得取巧討好,善於心計,使得他們注定的卑賤身份絲毫阻礙不了他們在封建王朝裡出人頭地。《狼廳》這本小說將都鐸王朝的熱鬧輝煌再現、上演著苦難和勇氣的同時,也看這位費盡心機求得財富、榮耀、爵位、恩寵的克倫威爾施展狡猾手段穿梭朝政,讓他愜意躺在奢華搖椅上想像他的子孫後代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用熱情走出美麗生命的小鬥士:《九號孤兒院》

>>> 中繁版書名:《十號孤兒院》(三采)

《九號孤兒院》(The Boy from Baby House 9)是一部真人真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患有大腦麻痺影響行動不便的男孩約翰。他不放棄生命的鬥志,改變了自己的運命,也悄然改變了收養他的家人的積極生活態度。即使他出生在一個蘇聯動盪不安的年代,但他的勇敢決定了他的一生註定不是一場悲劇,而是一齣鼓舞人心的喜劇。

美國聖馬丁出版社的主編讀了約翰的故事後,感動不已,不是同情他不良於行,而是佩服他對生命的堅持。在你讀這本書的初稿時,或許會想起電影《阿甘正傳》裡堅持跑下去的阿甘,也或許會聯想到全球暢銷書《玻璃城堡》裡克服拾荒逆境環境向上的珍娜,因他們都是典型不被現實擊倒的不倒翁。

《九號孤兒院》是聖馬丁出版社2010年主打的傳記類大書,一部激勵人心的故事。這本書由現年十八歲的約翰負責撰寫感謝前言和在美國的學習後記,全文幾乎是由約翰的美籍養父艾倫操刀完成,感性抒發與約翰之間的父子情誼,也感謝上帝在他生命中派來了另一位天使約翰。

「下面的隊員們為我吶喊,我用薄弱的意志力一直往上爬。雖然我的雙腳很難使力,但幸好我還有一雙強壯的手臂,這可能是我的童軍隊員裡最有力的手...。」約翰在導言寫了這麼一小段話。簡短的三行話,讓人讀到他對生命的熱愛和不放棄。

約翰這個名字聽來或許很平凡,但《九號孤兒院》一書的主角約翰像是從天而降的樂觀天使,是個不平凡的大男孩。

約翰一出生受到大腦麻痺的影響,導致雙腿無力,無法行走,於是他的親生母親將他遺棄在骯髒的孤兒院門裡。自小在孤兒院長大的他,因安靜又無法走路,一度被誤認是位弱智兒童,沒有人理會他,更談不上有人願意收養他。事實上,大腦麻痺只影響到約翰的步行,他的智商就與一般正常的孩子一樣。

當時被親生母親遺棄的約翰只有六個月大,不養他的原因在於他不能走路,又怕他是位智力不足的孩子,索性就把親生兒子棄置在莫斯科近郊的一所名為九號孤兒院。這間孤兒院主要收留新生兒到五歲的孤兒,院內收容有90名小孩。

一天,本書作者艾倫首度踏進這間用灰色水泥圍起高牆的建築時,完全沒有聽到孩子或嬰兒的哭叫,走廊和房間異常地安靜。走進院內第一個見到的孩子被關在隔離房裡,因按照該院的規定,新來的小孩都要被單獨隔離三星期,沒有玩具,也沒有同伴。

艾倫走過每一間房間,遇到了約翰,當時的他已經四歲了,不會走路,被院方認定是弱智兒童。艾倫想起當時第一眼見到小約翰時,他上身赤裸,不吵不鬧,被禁困在一個籠子裡,寂寞神情讓人心疼不已。由於當時前蘇聯剛解體不久,經濟低迷,政府資源不足,孤兒院的環境很差,像約翰這樣被父母遺棄的小孩子只能期待幸運之神降臨──有人願意收養。因小約翰不良於行,想被收養的機率簡直微乎其微。但小約翰的樂觀與自信讓艾倫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位來自美國學校的心理導師艾倫,再度回到孤兒院探望小約翰,並勸服妻子和兩個孩子接受收養約翰的想法。就這樣,艾倫從莫斯科辦理好領養小約翰的手續,帶他回到美國,給了約翰一個新家,成為美國心理導師艾倫的養子。

在美國,約翰必須學會與新家庭的養父母和兩名姐姐相處,學習新的語言和新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學習走路,接受適當的醫學治療。艾倫一家人無私的愛給予約翰不求回報的支持力量,而天生樂觀積極性格的約翰卻也悄然改變了艾倫一家人的生活態度。

在《九號孤兒院》一書完成初稿時,約翰已經是個十八歲的高中生男孩了。現在的他能夠倚賴一雙丁字拐杖走路,加入童軍隊員參與野外活動,靠他一雙強而有力的雙臂拉著繩索,跟其他隊員一樣勇敢爬到樹上,走出他最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