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德國神秘暢銷天后的大時代小說:《逝愛年代》

德國今年最受注目的作家──
涵妮慕恩茨(Hanni Műnzer)

《法蘭克福彙報》稱她是「神秘的暢銷天后」
《鏡報》說她是「素人暢銷電子書作家」

一本用希伯來文撰寫的日記,勾勒出一名女子生於納粹時代的情慾與悲情,也深深影響母女四代的不幸人生。

小說最初登場的是一本日記!

小說中的家族四代女主角:
祖母──伊莉莎白(Elisabeth)
母親──德波拉(Deborah)
女兒──瑪蓮達(Martha)
孫女──費莉西蒂(Felicity)

瑪蓮達望著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母親德波拉逝世!在母親患病之前,她們母女之間的感情相當冷淡。因在瑪蓮達的成長過程中,從未得到母愛,她的繼父在她14歲時也自殺離開人世,她母親絕口不提關於她生父的事情。在一個冷互動的家庭出生成長下,她認為一切的歸罪來自於自己,逐漸藏起自己內在的情感,包括她面對自己的親生獨生女兒費莉西蒂

瑪蓮達對母親德波拉的理解、同情與釋懷,就在打開德波拉生前所寫的日記那刻,她的眼淚猶如被點燃蠟燭的臘油一樣,直流而下。

從母親的遺物中,瑪蓮達意外發現兩份令她震懾的文件:一本用希伯來文撰寫的日記,以及一張自己的出生證明。這張出生證明寫著,瑪蓮達不是在美國西雅圖出生,而是出生於1945年的羅馬一間監獄。

「母親欺騙了她!」瑪蓮達腦子裡一直盤旋著這念頭,以及一連串從母親那裡得不到答案的疑問蜂擁而至。於是她與女兒費莉西蒂飛到羅馬,試圖尋找她母親以及自己的過去。

抵達羅馬後,瑪蓮達找到一位懂希伯來文的耶穌會牧師西蒙(Simone),在他的幫助下,解譯了德拉波日記裡的字句,也揭開了一段令人震懾的過往......

德拉波1924出生在德國慕尼黑。她的父親是一位猶太醫生,母親伊莉莎白是維也納劇院的知名演唱家,家庭過得幸福美滿。直至1936年,父親突然失蹤了,獨留德拉波,以及才出生不久且患有輕度弱智的弟弟沃夫岡(Wolfgang),與她母親三人。

這家人的生活頓時失去依靠,加上父親是位猶太人,財產遭受政府沒收,德軍又經常上門找麻煩,令帶著兩名幼子討生活的伊莉莎白感到傍惶與無助,此時,一名武裝親衛隊隊長阿爾巴切特(Albrecht)出手相助,不僅解決這家人的居住問題,順利搬回伊莉莎白與孩子的老家,又幫她在樂團找到工作維持生計,不再有德軍上門打擾。就在尋獲丈夫下落毫無音訊的一年後,伊莉莎白接受阿爾巴切特的求婚,共組新家庭。

幾年後,伊莉莎白因肺炎去世了。她的女兒德波拉剛滿18歲,遺傳了媽媽的姿色,是個長得亭亭玉立的標緻美女。德波拉自小因父親失蹤、家庭遭遇,以及負起保護弱智弟弟的責任,培養她早熟與順從的性格。就在她母親死後不久,她的繼父阿爾巴切特對她產生佔有的邪念,要求她取代家庭中的母親角色,成為他的女人。德波拉在無法抗拒的情勢下,順從了繼父,跟隨(從繼父轉變為)丈夫阿爾巴切特往返於蘇黎世、維也納和克拉科夫等地。從父女關係轉變成夫妻的兩人,也受情與慾束縛。

在克拉科夫時,德波拉巧遇瑪琳(Marlene),一名德國女演員,也是德意志國防軍的高階軍官的情婦。她跟德波拉介紹一位波蘭反抗組織成員賈克伯(Jakob),然後從他們這群反抗組織的人口中,得知納粹軍人的惡行,包括了他們會為了奪得所愛的女人,布局一樁完美詭計達到目的。這些指控令德波拉想到自己父母的遭遇,也懷疑當年父親的失蹤,莫非也是一場計謀呢?

瑪琳知道阿爾巴切特習慣在家裡留下文件副本,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她請求德波拉想辦法偷出這些文件。一心想調查父母遭遇始末的德波拉,趁阿爾巴切特到柏林開會時,順利將文件偷出,可是在前往與瑪琳會晤途中,突遭襲擊,瑪琳賈克伯受傷被捕,被判間諜罪名入獄,而德波拉也被懷疑涉嫌。

歷經此事後,阿爾巴切特提防德波拉,並視她為奴隸,只要德波拉反抗不從他的命令,他就會利用她的弟弟威脅她就範。直到慕尼黑被美軍空襲、整個城市幾乎被摧毀時,德波拉才逃出阿爾巴切特的魔掌,只是當時的她已懷有這個男人的孩子。

德波拉恨透了阿爾巴切特。她很知道他的逃亡路線,於是追蹤他到羅馬梵蒂岡,用槍射殺他時,自己也被捕入獄,並在獄所生下瑪蓮達

獄所的神父醫生拉斐爾(Rafael)十分同情瑪蓮達,細心呵護她,建議她寫下自己過往的可怕經歷,讓文字療癒她的傷口,同時,謊稱阿爾巴切特已死掉,一切都結束了。拉斐爾甚至說服德波拉跟隨他移民到美國,開啟新生活。搬到美國不酒後,倆人結婚了,可是德波拉因憎恨阿爾巴切特而無法愛他們的女兒瑪蓮達。可憐的拉斐爾全心全意愛著德波拉,卻始終得不到她的愛,感到萬般痛苦。

十四年後的一天,德波拉在報紙上讀到阿爾巴切特仍活著的消息,並在以色列的獄所為他的戰爭罪行服刑。她心中的仇恨油然而生,做出了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決定,最終也為她平靜家庭釀成一場悲劇,以及斷送一段母女情,讓瑪蓮達費莉西蒂承受生命中之重。

《逝愛年代》(Honigtot)是一本敘述愛與背叛、暴力與欺騙、贖罪與逃避的文學小說。故事以眾人熟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亂時代作為背景,以四代女人的故事重述德國納粹的歷史。小說中,沒有批判納粹或猶太的是非,而是從這段歷史中看到那一代女人的愛情、忠貞、家庭以及更多向現實生活的妥協與對男人的依賴。

她們的故事會讓你流淚!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對子女的愛、內疚、補償以及不能說的秘密:《The Sense of An Elephant》

2012年就關注到這本義大利暢銷小說,是部鎖定於父子關係的故事,卻增添懸疑元素敘述。等了兩年多,終於讀到英文譯稿了!

英國麥克米蘭出版集團(Pac Macmillan)旗下文學品牌Picador去年簽下義大利2012年暢銷小說《The Sense of An Elephant》(義大利書名《IL SENSO DELL'ELEFANTE》),將在20152月出版。這本小說已出版法、德、西語版,贏得高度讚賞與讀者青睞,至今已授權6國語言,義大利暢銷40,000本。

一部運用瑰麗文字敘述對子女的愛、內疚、補償以及不能說的秘密的故事!

小說故事背景設於現代的義大利米蘭,一幢位於歷史知名的公寓街區的大樓。一名75歲的彼得羅(Pietro)騎著他的老舊自行車,提著一只裝滿過去回憶的破舊箱子來到了米蘭,在一棟小小的公寓樓擔任門房的工作。

彼得羅年輕的時候,深愛一位美麗女人,只是倆人最終還是分手收場。當彼得羅在她臨終病床上看到一封信時,才知道她為自己生下兒子,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就住在米蘭。彼得羅於是一人隻身前往陌生城市米蘭,在他兒子居住的大樓當門房,就近照顧他,一償父親之責。

故事畫面隨著彼得羅帶有一點神經質的來回踱步轉移,時而倒敘、時而插敍地播放居住在大樓裡的每個人的故事。

盧卡(Luca)是一名醫生。他本來在醫藥研究部做得有聲有色,卻突然被調到這個毫無希望之人的聚集地,令他的才幹有點施展不了,與妻子薇歐拉共育一子。在這個看似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他們卻都各自戴著面具冷漠生活,尤其是他的妻子薇歐拉,心底藏著許多足以摧毀這個家庭的秘密。

盧卡一家人與公寓鄰居們──善良又極度孤獨的律師波比、在愛情之路玩火自焚的盧西亞娜母子──保持一種微妙關係,而這些人的生活碎片,在彼得羅的眼中,構成一個不平衡卻又默默維繫著自身運動的小宇宙。

彼得羅從剛踏進這幢公寓大樓開始,就對盧卡一家人抱持奇怪又熱切的好奇心,經常等到盧卡一家人外出後,利用職務之便,拿著備用鑰匙偷偷溜進盧卡的家,逐步揭開了這家人不能說的秘密,尤其是薇歐拉的背叛。

隨著彼得羅過往記憶,如蒙太奇般的浮現,以及伴隨著彼得羅打開破舊箱子中的舊物,一件件被梳理時,我們恍然意識到,為什麼他會對這棟公寓以及盧卡一家人情有獨鍾,甚至瞭解他是用何種自我犧牲的方式,補償為人父親的怠職,追尋最終的救贖。

在義大利,大象象徵著智慧與悲憫,因此作者用大象比喻小說中的父親形象,並在這部描寫父子關係的故事中,夾雜了懸疑,煮沸了讀者的好奇!

小說家馬可米西羅利(Marco Missiroli)出生於義大利里米尼(Rimimi),他的第一部小說《無尾》(Senza Coda)在2005年出版,榮獲義大利重要文學獎項康皮耶羅獎的首作小說獎(Campiello Debut Novel Prize),並憑藉在2007年出版的第二部作品《Il Buio Addosso》、2009年出版的第三部作品《Bianco》一舉囊括三項大獎──卡米索獎(Commisso)、陶德利獎(Tondelli)、評論家獎(della Critica),奠定他在義大利文壇舉足輕重的地位。時隔四年,在2012推出的第四部小說《Il Senso Dell'Elefante》同樣穩座暢銷榜,並入圍卡匹埃羅獎初選名單。


(法文版封面)

(德文版封面)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姜東元、宋慧喬攜手合作的新片,是改編韓國暢銷50萬冊的小說:《噗通噗通,我的人生》

韓國最暢銷的八十年代小說家金愛蘭(Kim Ae-ran)憑藉短篇小說拿下無數座的文學獎項,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The Youngest Parents with the Oldest Child》(韓文書名:《두근 두근 인생》,中譯名:《噗通噗通,我的人生》)在2011年出版,小說發行三個月銷量突破14萬冊,韓國讀者、書評家均盛情推薦,至今累積銷量破50萬冊,躍身韓國暢銷小說家之林。

《噗通噗通,我的人生》這本小說以一種幽默詼諧的文字、冷靜堅毅的觀點,關注早衰症孩子的成長議題,亦擄獲導演李在容的心,與作者簽下改編本小說的電影版權,力邀韓國當紅男女演員姜東元、宋慧喬領銜主演小說中一對育有早衰症孩子的年輕父母。宋慧喬在一次媒體訪問時,稱讚電影的原著小說:「這是一部沒有理由不演出的作品!」電影已開拍,聖誕節檔期上映。

小說描寫,在韓國一個鄉村小鎮,大秀(Dae-su)與美拉(Mi-ra)自小認識。兩人十七歲初嘗禁果後,美拉懷孕了。美拉的父親就算非常不喜歡大秀,覺得他性格懦弱,又易衝動,還是把女兒嫁給他。美拉懷孕後,就辦理休學,專心在家待產。個性活潑又聰明的她,滿心期待孩子的出生。她天真欣喜地在房間裡貼滿可愛嬰兒的海報,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跟海報的嬰兒一樣美麗,同時也格外留意自己的飲食,盡撿些能夠生出健康聰明孩子的食物。

在美拉順利產下兒子時,全家人開懷不已,為他命名為「雅凜」(A-reum)。雅凜繼承了父親的樂觀、母親的感性,卻不幸罹患罕見疾病「早衰症」,因此,他無法跟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到學校上學,不能玩足球和棒球,更別奢望談場戀愛。自他出生後,他的父母一直擔心他,可是十七歲的他,表現的比他父母成熟許多。在他的生活中,除了父母之外,結交的唯一朋友,就是他的鄰居,一位六十歲的男人。

雅凜是個感情豐沛、心思細膩的大男孩,整天待在家裡閱讀和書寫,感謝自己能活到十七歲。因為在早衰症的醫學臨床上,這是罕見的。

雅凜的健康每況愈下,比過去更經常出入醫院。他的父母不富裕,一筆筆龐大醫藥費用已將他們壓得喘不過氣,因此,為了不增添父母的經濟負擔,雅凜自願出席真人秀的電視節目,接受觀眾的善心募款,承諾籌到足夠的醫藥費後,就到醫院接受治療。在這段時間,他與一位同齡的骨癌病患希夏(Seo-ha)通信,首次打開心房與對方談心,心裡暗生喜歡對方的情愫,認定希夏就是自己的初戀。只是隨著通信的往返,他才驚訝發現,希夏不是女生,是個大男生。他感傷自己的初戀結束了,卻不放棄追求下一段愛情。

他日漸惡化的病症,在電視前不斷地播放,讓他收到許多觀眾的打氣與幫助,可是這些似乎無法挽救他的性命。

在隨時會離開的有限生命中,他決定寫下他父母的愛。從父母的年輕一直寫到他們初為人母的那一天就好了,因為自他出生後,可憐的父母再也沒有享受過真正的快樂。

他決定在自己十八歲生日當天完成,然後將它送給他最愛的父母當作禮物。有了這個念頭後,他開始日以繼夜地寫著,盡情發揮自己的豐富想像,甚至採以誇張的幽默,為父母編織一個超級夢幻的愛情故事。

雅凜會活到十八歲嗎?他真的能夠跟父母平靜告別嗎?

他筆下的愛情故事將奉獻給他的父母,同時敬了他自己的青春。只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向我們解釋,他為什麼這樣寫?!

當雅凜完成他的小說時,他的母親又懷孕了。他第一次看到父母的笑容,燦爛而美麗。他看著母親的肚子,希望他的弟弟或妹妹能夠為這個「哥哥不在了」的家庭,填滿更多的歡樂,揮走他這位哥哥過去十七年帶給這個家庭的遺憾與悲哀。

《噗通噗通,我的人生》的故事很單純,就圍繞在一對父母跟他們最深愛孩子的告別的悲傷,以及一個人必須對他所愛的人永別的絕望。在沮喪感傷之餘,卻又燃起希望。

小說除了細膩著墨家庭親情之外,也巧妙安置一個明顯對比──成熟的34歲父母,是對天真浪漫的成年人;年輕的17歲大男孩,比父母更瞭解老人的世界──來討論人們關注的「老」!

這個故事帶領我們瞭解我們的家庭、生活的真諦,更深層思索「變老」意味著什麼。

金愛蘭提及自己決定創作這部長篇小說時,腦子只想到一字話:「一個關於最年輕的父母與最老的孩子的故事!」她最初這個創作靈感的句子,現在被銷售這本小說的英美歐版權的文學經紀人,拿來當作英文書名:《The Youngest Parents with the Oldest Child》),成功吸引許多英美歐編輯的注目。

2014年倫敦書展主賓國是韓國,金愛蘭的暢銷長篇作《噗通噗通,我的人生》是書展最受注目的韓文小說之一,相信她將是繼申京淑、孔枝泳、黃善美之後,下一位走向國際文壇的年輕韓國女作家。

關於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的訊息: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偷書賊》作家馬格斯.朱薩克盛情推薦繪本:《赫爾曼和羅絲》

繪本《赫爾曼和羅絲》(Herman and Rosie)的封面,採以一張黑膠唱盤的圖像,敘述一個關於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的故事!

這本繪本在美國、澳洲、德國、以色列、西班牙、日本已出版,擄獲小學生、中學生的青睞,並入圍日本Sakura Medal(這是一個由全日本國際外僑學校學生票選的獎項)。法國文學出版社Gallimard簽下法文版權,成為第七個授權外語。

全球暢銷小說《偷書賊》作家馬格斯.朱薩克盛情推薦《赫爾曼和羅絲》:
Quirky, soulful and alive a book to treasure, like a favorite song.

這本被他形容像是一首最愛的歌的繪本,敘述一位喜愛吹雙簧管的鱷先生與一位愛唱爵士的鹿小姐的故事……

聽說,在紛擾城市的一條熙來攘往大街,駐紮兩間小公寓,住著赫爾曼(Herman)和羅絲(Rosie)。

赫爾曼,喜歡吹雙簧管,喜歡冬季冷風吹來的熱狗香味,喜歡在家觀看與海洋有關的電影。

羅絲,喜歡做鬆餅,喜歡聆聽爵士樂,也喜歡觀看與海洋有關的電影。

倆人鄰戶而居,卻不認識,因為大城市太擁擾了,人們沒有時間攀談,也慢慢習慣生活在城市不經意築起的孤獨角落。

赫爾曼在一家位於51樓的辦公大樓上班,每天打電話向客戶行銷商品,卻總是落個空,沒有人跟他買東西。他對此一點也不以為意,只是單純喜歡與人說話。

羅絲在上城一家高級餐廳打工,下午就騎車去練唱。每週四晚上,她在下城一家爵士酒吧唱歌兩小時,這是她每週最快活的時刻。

一天,赫爾曼下班時,聽到酒吧裡傳來美妙的歌聲,一種獨特的天籟,令他忘不了,於是他抱著雙簧管跑到住家屋頂,吹奏起那個令他神迷的旋律。住在赫爾曼家隔壁的羅絲回家後,泡了個熱水澡,愉悅聆聽在屋內四處流竄的雙簧管音樂,令她忘不了。

當赫爾曼走路、羅絲騎腳踏車時,總是擦身而過,也從來沒聽到對方心裡哼唱著與自己相同的旋律。

這一天,赫爾曼被裁員了,因為老闆不滿意他的銷售掛零。同一天的晚上,爵士酒吧的老闆通知羅絲,酒吧要關門了,因為根本沒有客人上門聽歌。

赫爾曼垂頭喪氣地抱著私人物品走回家,
羅絲黯然神傷地牽著腳踏車走回家。

抵達家後,

赫爾曼大口吃披薩,看知名海洋探險家賈克.庫士多(Jacque Cousteau)的影片。
羅絲一直做鬆餅,吃鬆餅,心情依舊很差,於是她坐下來看海洋探險家賈克.庫士多的影片。

一天過了一天...

赫爾曼與羅絲經常不約而同走到同一座橋上欣賞風景,來到同一個小販買熱狗,再各自回家。

赫爾曼在一個美麗夜光下,心血來潮爬到屋頂吹雙簧管。正在廚房做飯的羅絲聽到窗外吹來熟悉而喜愛的旋律,放下鍋盤,跟隨旋律爬上屋頂,看見了赫爾曼。

擁有相同興趣的倆人,終於在城市中找到總是擦身而過的彼此。

這是一個引人入勝、感情豐沛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無論來自什麼樣的生活,都要交朋友,同時,深入細膩地刻畫我們生活在大城市的孤獨慣性、在既有消費文化中的美好瞬間,以及傳遞給每位習慣孤獨的城市人一個訊息:我們身邊圍繞著許多值得認識的新朋友,只要我們願意尋找他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