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柑橘獎得主最新力作探討生命價值多少?:《生命的盡頭》

記者出身的女作家蘭諾•絲薇佛在創作小說時,總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像是繼承狄更斯關心社會的傳統,也有後現代派對實驗技巧的迷戀。2005年,她以關懷少年犯罪為題的小說《凱文怎麼了》不僅摘得英國柑橘獎,更引發社會大眾討論。而最新小說力作《生命的盡頭》(So Much for That)同樣走關懷社會路線,以兩個被巨額醫療費步步逼退的家庭為故事軸心,探討時下許多家庭因無力支付龐大醫療賬單而選擇放棄治療的故事。《紐約時報》重量級書評家角谷美智子十分推薦這本小說,同時,美國邦諾書店評選它是2010年「夏季選書」。



你收到多少金額的醫療賬單
會讓你絕望地選擇放棄生命

故事描寫:謝普是位負責顧家的好男人,與朋友合夥經營一家裝修公司,將賺來的每分錢投資在家庭裡,讓妻女過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但在金融危機帶來的低迷經濟下,他開始擔憂未來,也害怕投資公司的資金隨時可能被低景氣拖垮,於是他想提前退休,帶著妻女離開美國搬到一個低消費的國家安度晚年。他調查各國的消費指數後,認為東非的海岸熱帶小島最適合他們居住。唯有在那裡,他的錢才不會貶值。最後他以100萬美元賣掉公司的股權。

妻子格琳妮絲得知他的荒謬想法後,完全不認同,甚至不願意搬離大城市生活。畢竟她才26歲,逃到一個熱帶小島安度晚年未免言之過早。無論謝普怎麼說服,她就是不點頭。最後倆人爭吵到感情轉淡了,形同陌路地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就在倆人處於冷戰期,格琳妮絲被診斷罹患一種非常罕見的癌症,讓謝普哪裡也不去,專心照顧生病的妻子,並眼見她日漸憔悴卻愛莫能助。為了醫治格琳妮絲,謝普決定讓妻子住進醫院接受最好的醫療團隊,但醫生開出的天價醫療費已超出他畢生積蓄,頓時陷入籌不出醫療費的徬徨與無助。

謝普的一位好友傑克遜得知此事後,以過來人身份表達自己瞭解「病」帶給家人的痛苦,因為他16歲女兒的大部分生活就是消耗在嘗試每一種新治療法。傑克遜與妻子卡蘿為了不讓女兒覺得自己拖累父母或有受到冷落的心情,他們夫妻一直守在她身邊,陪她走過每一天。日子久了,傑克遜自己也病倒了,卻還是得在吸血鬼般的醫療體制裡忍受病痛,及傷神那個永遠填補不滿的醫療費用黑洞。

謝普眼見自己賣掉公司股份作為退休金的儲蓄逐日遞減,很快就支付不起醫療費時,格琳妮絲說服他放棄吧,但謝普因為愛她而放不了。

謝普與傑克遜這對同病相憐的好友,在被現實的醫療給付擊垮之際,他們商量決定搬到東非的海岸熱帶小島,讓病人有尊嚴走完最後的生命。孩子們在魯賓遜式的生活下快樂成長,無師自通學會當地的斯瓦希里語,而比鄰而居的阿拉伯人和非洲人視他們是當地的保護人和建設人。在這片土壤上,格琳妮絲找回健康自己的溫柔、親密體貼及苦中作樂的幽默感,並沐浴著桑吉巴海面的海風,平靜地離去。

作者在近期專訪時提到,當初寫這部小說只是想寫一個關於「生病」本身的故事,描述當你目睹最親愛的人被病魔折磨到日漸憔悴,又或當生病成為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時,你會如何對生命能做出最有尊嚴的選擇。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