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中國第七屆矛盾文學獎決選作品:《蒙古往事》

自中國現代小說《狼圖騰》、《鬼吹燈》、《盜墓筆記》陸續賣出中繁版權跨海進軍台灣書市擄獲我們讀者們的閱讀熱潮後,這類歷史文化題材的現代小說頓時間成為書市新潮流和讀者新選擇。在中國書海或是新人發表作品的網站平台裡,不難挖掘到不少這類佳作。就拿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於三年多前出版中國得獎電視編劇家冉平的長篇小說《蒙古往事》,就是一部描寫曠世英雄草原帝國成吉思汗的歷史故事,也是第七屆矛盾文學獎決選作品。

冉平是出生於1953年的漢族,現是內蒙古電視台電視劇部劇本科長、國家二級編劇,並兼任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團主席。在1990-1991年間,他曾到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進修,並在《電影藝術》發表專業論文《盲人騎馬:電影的敍事與表意》,一舉榮獲第四屆〈薩日納〉優秀論文獎。在1991年那年,他編寫大型電視連續劇《成吉思汗》;兩年後,他編寫的電視連續劇《東方商人》榮獲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1995年,編寫的電視連續劇《武則天》在中央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播出,締造高收視率,並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改編本劇的同名長篇小說;隔年,他為中央電視台創作電視連續劇《水遊傳》四十三集(獨立完成其中二十一集)榮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劇本同樣交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同年創作的電視劇《溝裏人》讓他兩度摘下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及電視劇《煙事》榮獲華北電視一等獎。他創作編寫的電視劇本不僅是收視率票房保證,更讓他贏得最會拿獎的編劇家的封號。

除了電視劇之外,冉平於1997年首度創作的電影劇本《成吉思汗和他的母親》(上映片名改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讓他抱走〈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長春國際電節〉金鹿獎和美國費城國際電影節金獎。1998年創作完成的電影劇本《尋找英雄》已由山西電影製片籌備拍攝中。他的文采從電視劇成功跨到電影圈,並先後在國內發表影視評論、散文及小說,被譽是內蒙古十大電視藝術家和全國〈百家〉電視藝術家,甚至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藝術創作〈薩日納〉傑出貢獻獎。

他在接受內蒙古衛視製作的電視節目〈蔚藍的故鄉〉裡接受專訪,展現自己獨特樸實性格及對浩瀚蒙古草原的研究與熱情。

http://tv.sohu.com/20080619/n257610623.shtml


他的長篇小說《蒙古往事》讓八百年前的表情和腔調一一復活──血仇與征馳、古老的習性、神秘的直覺……。故事從鐵木真的祖先、他的父母揭開序幕,再鉅細靡遺描寫他的成長、性格到領導成吉思汗帝國,文筆流暢地展現出當蒙古鐵騎當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打破各個守土封疆民族的自足文明,引發深遠的變革,建立世界上版圖最大的草原帝國的壯觀氣度。

蒙古史學家、詩人暨翻譯家寶音賀希格稱讚冉平筆下的長篇小說《蒙古往事》會讓人忘記了歷史,沉迷於文學想像之中。雖整個故事情節循著歷史行文,尤其整本書從《蒙古秘史》所提供的痕跡展開劇情橋段,但冉平巧妙地打亂原有的秩序,重新進行排列,用非常文學的筆觸敍述「往事」。就像在書中的第二十八章裡講述了劄木合之死,卻在接續的第二十九章全章講述了他死之前的細節,急轉直下的敘述法,讓人讀來不傷心。

《蒙古往事》是一部描寫蒙古歷史與領袖的傳奇史詩,也是我近期讀得最暢快的一部歷史小說。

從美國靈媒的靈性經驗中找到提升自我生命品質的方法:《靈性的知覺》

  
從美國著名精神醫師布萊恩‧衛斯的代表作《前世今生》到近期一本由國內靈媒作家蘇菲亞的暢銷作《靈界的譯者》,我這幾年讀過許多與前世影響今生、生靈與亡靈在不同時空彼此聯繫等靈魂的書。這些閱讀跟我的宗教信仰無關,也不是志在找出其中破綻,只是好奇靈與魂、生與死如何影響我們。我曾讀過一本探討瀕臨死亡的書,它提到許多從瀕臨死亡的倖存者在重新活下來後,在生心理上都有可能產生大改變,但這個改變會因人而異。有些倖存者會開始見到鬼魂(或天使),並能與他們對話,成為我們所稱的靈媒。美國知名靈媒麗貝卡‧羅森(Rebecca Rosen)同樣是在一次偶然機緣下發現自己的靈媒天賦。

一天,麗貝卡跟平常一樣練習瑜伽時,耳裡不斷聽到自稱是莫瑞爺爺的聲音在對她說:「叫她離開那麼男人,這是最好的決定」,話一停,她的眼前馬上閃過她好友史黛西的臉,這讓她疑惑不解。在一次聚會上,麗貝卡將這件事情告訴史黛西。史黛西聽完後,傻眼地睜大眼睛說:「莫瑞是我的爺爺。」而她爺爺口中的男人肯定是史黛西的男友。莫瑞爺爺在麗貝卡耳邊第一次傳話的那天,史黛西正與男友大吵一架,吵到分手。但不久後,史黛西還是選擇與男友復合,並決定結婚時,麗貝卡再次聽見莫瑞爺爺的聲音說:「他不是終生伴侶,離開他。」站在好友的立場,麗貝卡將此訊息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好友史黛西,但她不聽勸,堅持嫁給男友。就在邁入第六年的婚姻生活時,史黛西與丈夫簽下離婚證書。

自有過這次初體驗後,麗貝卡‧羅森開始成為一位靈媒,透過與亡者對話傳遞訊息給他們深愛的生者,幫助生者放下痛苦與憂鬱,活出美好人生。

我在Youtube網站搜尋到許多麗貝卡‧羅森的演講與訪問,其中有一段影片是她對在場聆聽演講的觀眾當場傳遞他們已逝親人的訊息時,他們激動掩面落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MlqLZ-EtrQ


從事十年靈媒工作的麗貝卡‧羅森決定將這些真實感動故事寫成書《靈性的知覺》(Spirited: Connect to the Guides All Around You),並力邀美國知名靈媒與暢銷作家詹姆士‧凡‧普瑞撰寫推薦序。這本書美國Harper預計在二月出版,現已空降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預購書暢銷榜No.3。

在《靈性的知覺》書中,作者麗貝卡‧羅森回憶當年如何發現自己的靈媒天賦,並敘述自己如何透過與眾不同的靈力,連接起生者與死者之間來不及述說的遺憾。透過這些撼動人心的真實故事,我們學習到如何從過去生活中定義出當下承受傷害的根源,並揭露我們如何啟動自己的治癒能量,及仰賴自己的意識精神取得洞察力。同時,也解釋我們如何透過運動、冥想和指導找到解釋發生在自己生活周遭的暗示的技巧,從中得到成功與滿足。

這本書擺脫宗教信仰,鼓吹靈知的重視。從靈媒麗貝卡‧羅森分享靈性經驗的文字裡,找到提升自我生命品質的方法。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帶有《不存在的女兒》細膩情感的感人小說:《神秘的女兒》

自法蘭克福書展回來後,筆記本裡清楚記下多位新人之作,其中有三位是撰寫有關女性成長的小說。一本是美國聖馬丁出版社力捧的新人 Randy Susan Meyers 的催淚小說《殺人犯的女兒》(The Murderer’s Daughters,直譯,中繁版已賣出),另一本是被《出版人週刊》喻是青年版的茱迪・皮考特的澳洲女作家 Rebecca James 的小說《美麗惡意》(Beautiful Malice,直譯,已賣出34國語文,中繁版權已賣出);再來就是得到美國書評人高評價的母女親情小說《神秘的女兒》(Secret Daughter)。

《神秘的女兒》出自新人作家 Shilpi Somaya Gowda 之手,帶有金・愛德華茲暢銷作《不存在的女兒》的細膩情感,深切描寫出兩個不同世界的母親命運因她們共有的女兒相生相繫的感人故事,是美國出版社 William Morrow 以六位數美金競價標下的春季主打小說。早在去年倫敦書展就已看到此小說相關文宣與書評,讓書未出版就賣出10國語文。

故事從門外不停刮起暴風豪雨,正值印度每年報到的雨季開始說起。一處偏遠村落的婦人卡維塔在風雨徐徐的夜晚臨盆生下一名漂亮女嬰後,心中百感交集,因她夫家想要的是兒子,一個可以下田耕農的壯小子。若是女兒的話,將遭慘殺。

憂心的卡維塔抱起睡夢驚醒的女兒,看著她那雙明亮的金黃色眼睛,驕傲她長得美若天仙。在替她取名為烏莎後,卡維塔開始害怕烏莎會落得被親人謀殺的命運,於是背著所有人將女兒偷偷放在孟買孤兒院門口,雖然心中有百般無奈的愧疚與惆悵,卡維塔卻很清楚:「一位母親能救自己女兒的唯一方法就是拋棄她。」至少這樣能讓烏莎有活下去的機會。

地球的另一端,一位美國醫師蘇瑪在確定自己的不孕診斷後,決定與丈夫一起收養個孩子。這對夫妻在孟買孤兒院網站上看到生有一對金黃色眼珠的烏莎的照片後,就愛上這個孩子,千里迢迢飛到孟買,抱著烏莎回美國。蘇瑪知道收養懷裡這個印度籍小女孩會在她的白人家族帶來許多耳語,但她還是堅持收養她,相信她和丈夫對她燃起的愛能克服一切障礙。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貧富的強烈對比,也讓印度女人卡維塔、美國女醫師蘇瑪和她們共有的女兒烏莎等三人命運彼此捆綁。拋棄女兒的卡維塔在貧民窟苦苦追查愛女的下落;物質生活無匱乏的蘇瑪擔心女兒在知道身世後會遠走;而成年後的烏莎決定拋棄自幼生長的白人世界,回到印度尋找生母。這三個女人──一個拋棄愛女的人、一個保密身世的人和一個渴望歸根的人──共同交織出一段關於親情、文化和認同的故事。

作者 Shilpi Somay Gowda 在多倫多生長,她的父母是從印度孟買移民而來。她在2006年搬到達拉斯後,報名 SMU 小說寫作課程,同時也以《神秘的女兒》這部首創小說的初稿被紐約作家研討會選入成員之一。

Youtube 網站上有段作者精彩訪問內容: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u3HTwsw4c

2010年IMPAC都柏林文學獎初選小說:《主廚的眼》

經常有編輯問我:「妳怎麼挑小說?」怎麼挑?說白些,我沒有刻意挑故事題材,也沒有只找哪位作家,只要故事能引起我的興趣,我自然想翻閱。有陣子我偏愛書中書的故事情節,想是《風之影》、《墨水心》,又過一陣子特別鍾愛文化衝突性強的劇情張力。前幾個星期公佈的2010年IMPAC都柏林文學獎初選提名小說名單中,我們家代理其中三部:《黎巴嫩女孩》(A Girl Made of Dust)、得獎文學家 Anne Simpson's 新作《Falling》(我正在閱讀中)和已摘下喬治斯巴格內特小說獎及入圍多項文學獎的《主廚的眼》(Chef),這三部小說都是這些年很討獎項評審青睞的異國文化作品,尤其是《主廚的眼》。


*榮獲喬治斯巴格內特小說獎
*入圍2009年IMPACK都柏林文學獎初選提名
*入圍2008年魁北克作家協會休邁克倫南小說獎
*入圍2009年不列顛國協作家獎的加拿大及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區初選提名
*入圍2009年加拿大作家協會文學獎
*入圍2009年度卡爾加里市政府蜜契爾書獎
*英國〈每日電訊〉評選是2010年最佳新人小說


車窗外下起了雨,遮蔽了喀什米爾這塊土地上的滄桑與黑暗,
我與車窗上的倒影臉龐對視,想問這位頭髮斑白的男人是誰?
怎麼他跟我現在的模樣一樣……

被醫生診斷出罹患腦癌的柯帕爾・辛格(Kirpal Singh)這天接到上校的邀請,希望柯帕爾為他即將披嫁紗的女兒露比亞主廚一場婚禮喜宴。再度隻身喀什米爾對柯帕爾來說,不單只為了完成上校之托的盛情,更希望自己能藉此婚宴展現一手好廚藝討好上校,讓他用權勢安排自己住進醫院接受最好的醫療。

柯帕爾乘坐火車巔箥前往喀什米爾。望向車窗外,印度土地上的燈火、田地、人聲鼎沸的城鎮從他眼前排列掠過,勾勒出腦海裡記憶最深刻的一塊土地,一個他已離開十四年的軍營。

當柯帕爾第一次來到庫瑪(Kumar)軍營的時候,年紀未滿20歲,這裡的朋友們親切叫他基普(Kip)。事實上,柯帕爾的爸爸生前也在軍營工作,當時還是威嚴赫赫的上校,只不過在一場與巴基斯坦的戰爭中,父親駕駛的飛機意外撞到「世界上最高、最寒冷的戰場」錫亞琴冰川(Siachen Glacier),當場機毀人亡。父親辭世時,年幼的柯帕爾因無法接受親人離開的悲傷,性格開始變得內向又不與人交談。

父親死後,柯帕爾不再享有上校之子的驕寵,一夜間成為二等公民,被派到喀什米爾的軍營當廚師學徒,跟在老廚師基申(Kishen)身邊學做菜,當他軍營廚房裡的助手。雖基申這個老頭子脾氣暴躁,長相難看,說話更是尖酸刻薄,卻是少年柯帕爾的生活啟蒙老師。在基申身邊做事的日子裡,柯帕爾開始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食物與女人。即使基申接受正統的廚藝訓練,但他在傳授廚藝時,總是希望柯帕爾勇於創新菜色,顛覆傳統佳餚,像在切番茄之前,我們得問躺在砧板上的番茄,今晚想成為餐桌上哪種菜餚。兩位素昧平生的男人在這間壅塞廚房裡培養出一段深厚的父子情。

這天晚上,基申喝了很多啤酒,微醺地對柯帕爾胡言亂語:「孩子啊,你知道嗎,世界上最美味的佳餚香味都比不上女人身上的香味啊。」聽完基申酒後亂語後,柯帕爾一陣臉紅心紅,感到害臊,因他從沒跟女人交往,更別說是與女人的肌膚之親。基申每天總在宿醉醒酒之後,傳授柯帕爾更多廚藝,逐漸將自己的廚房事業交給柯帕爾打理。

喀什米爾的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是個充斥暴力、誘惑和權力的地方,柯帕爾在這裡學會怎樣烹煮令人饞涎欲滴的喀什米爾地方菜,甚至連佛羅倫斯、西班牙馬德里、希臘雅典和日本東京的各地美味佳餚都難不倒柯帕爾。

就在柯帕爾準備離開斯利那加不久後,基申卻自我了斷生命,幸好即時被人發現送進軍隊醫院急救。柯帕爾聽到基申的自殺消息時,駛車趕回斯利那加探望他,並看到基申收藏在軍營的日記。當他打開基申的日記,柯帕爾發現基申宛若第二個自己,甚至驚恐自己的命運像被揉成下一位基申。

在柯帕爾前往探望基申的路上,遇見一個被捕的巴基斯坦女子艾蘭姆。這個女人因想在那條印巴分界的河內了結生命,不小心越過對方的邊境。柯帕爾的周遭朋友認為,這個女人跨越邊境的行為不是單純「不小心」而已,也許她是敵方派來的女間諜。為了調查艾蘭姆的真正身份,柯帕爾被派負責查明這個女人的底細,於是柯帕爾經常藉故找艾蘭姆聊天,從談話中知道她因無法生育而慘遭老公與婆婆的嫌棄與離棄。善良的柯帕爾瞭解越多這個女人的悲慘故事,就越憐惜她,悄然愛上眼前這個過著悲劇般生活的陌生女子。這天,艾蘭姆對柯帕爾坦承自己懷孕了,卻誓死不肯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也不願意拿掉孩子,只是啜泣悲傷地說:這是上帝對她犯下錯誤的一種懲罰。她的懷孕消息傳開後,軍營士兵剪掉她的頭髮當作懲戒,最後更殘忍結束她的性命……。

過去悲痛記憶在火車隆隆聲配樂下生動重播,火車進站喀什米爾的鳴笛聲將沉思於過去回憶裡的柯帕爾拉回現實,緩慢推他踏進離開十四年的新喀什米爾。

《主廚的眼》(Chef)是一個關於戰爭年代的真情與背叛的出色小說。加拿大作家斯普瑞特‧辛格(Jaspreet Singh)透過一位年輕廚師再度踏進喀什米爾的旅程,勾勒回憶起眼見印度與巴基斯坦鬧分裂所導致的劫難,無情踐踏人與之之間的真情,讀來雖有點傷感卻又有感動。小說賣出8國語文,美國出版社Bloomsbury預計在2010年3月出版。

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具有啟示意味的超自然小說:《無神世界的奇想》

午夜時分了,腦子裡倒轉著《無神世界的奇想》(Wonders of A Godless World)的故事

好奇地按下出版社為此書特製的宣傳影片連結(在下),我的思緒也跟故事裡的女孩一起飛進澳洲得獎作家精心設計的奇想世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IANacUMc4


安德魯麥嘉漢(Andrew McGahan)生於澳大利亞昆士蘭。他在昆士蘭大學唸了一個月就輟學回家種田。即使沒有完整的大學教育,他的文采與生俱來,是生來當作家的寫手。他以處女作小說《表揚》(Praise,直譯) 1991年榮獲澳州國家文學獎(The Australian Vogel Literary Award);2001年出版的第三本小說《最後的酒》(Last Drinks,直譯)一舉拿下由澳大利亞犯罪小說家協會頒發的尼德凱莉(Ned Kelly)的最佳犯罪小說;2004年,筆下的第四本小說《白色地球》再摘澳洲《The Courier-Mail》評選的年度最佳小說;隔年,《白色地球》的聲勢水漲船高,囊括了年代時報年度好書、澳洲法蘭克林文學獎(The Miles Franklin Award)和英國聯邦作家獎(東南亞、南太平洋區)等三大獎項,甚至躋身同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的提名之林。他的兩部小說《最後的酒》和《白色地球》陸續搬上舞台演出,而《表揚》一書也被改拍成電影《生命中最痛》上映。


這個大男人除了寫小說之外,還燒得一手好菜,曾經出版發行過一套以亞洲菜餚為題的食譜書,與讀者分享他的做菜經驗。幸好他對做菜只是玩票娛樂,沒有就此荒廢創作小說的天賦成為下一位「澳洲的奧利佛」,否則我們可能讀不到他即將在20106出版的新作小說《無神世界的奇想》。


拜《暮光之城》之賜,超自然小說竄升為今年當紅炸子雞,每家出版社不趕潮流出版一本超自然小說(吸血鬼最好,天使也不賴),就像今年沒在出版界混過一樣。但是,安德魯麥嘉漢剛完成的新作《無神世界的奇想》雖將女巫、貞女、(羅馬天主教九級天使中的)天使長、公爵和孤兒全部集合到小說裡,卻不是你我猜想到的超自然羅曼史,反倒是讓他們共同交織出一個關於人類的心魔、欲望與破壞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從時間的起頭走到世界的盡頭,充滿力量與啟示。


他有體溫 有呼吸 眼睛像夜空星辰

但他不曾開口說話 不曾挪動身體 像個會呼吸的人偶

她記不起自己的名字 聽不懂人的語言

但她能預知天氣 讀懂人心

他們身邊的人遺棄了他們 也讓他們遠離了這個世界

但是奇蹟在他們相遇那一刻開始了......


小說的開場景就跟神話一樣:在一個被世界遺忘的不知名熱帶島嶼上,建有一家歷史悠遠且年久失修的精神病院。在這裡住有一位小孤女,她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的語言,更記不得自己的名字。她就像胎兒蜷縮在母親孕育孩子的子宮裡一樣孤獨呼吸。


談到小孤女的身世也算是悲慘。從病院人員那裡聽來有關她父母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父親是名惡棍,讓母親外出辛苦打工掙錢,最後染病。生下她後,就把她留給病院。


精神病院每天有病患進出不出奇,但今天不一樣。城裡救護車載來一位病人,是位小男孩,皮膚白皙、臉龐瘦削,他看起來像在睡覺,又像昏迷。小孤女對他產生興趣,左看看右瞧瞧,怎麼也猜不出小男孩得了什麼病被送來這裡。當病院員警準備登記小男孩的住院紀錄時,竟然沒有人認識他,即使張貼他的照片在報紙上和電視上,也沒有親屬認領他。


這位小男孩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可憐他比自己更孤僻。剛開始,她認為小男孩生病了,需要睡覺,後來發現他的眼睛經常睜開,那是一對漂亮的深棕色眼珠,但從他的眼睛裡看不到意識與靈魂,簡直像一具屍體靜躺在那裡。


他為什麼變成這樣呢?病院有經驗的老醫生檢查他的身體,再翻閱從城裡醫院調來的病歷,一切都很正常,除了他皮膚表面的燒傷,全身找不到一絲受傷或疾病的跡象。由於城裡大醫院醫生對他的病情束手無策,迫於無奈只好將他送到精神病院。這裡是塊貧瘠之地,既沒有醫術了得的醫生,也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將他送到這裡不等於斷送他的性命。


院方安排小男孩住進一間精神病患的專用病房,距離小孤女的房間不遠。她站在小男孩的病房門外偷偷張望,覺得住在這間病房的病人們都行為怪異:有位沒有頭髮的女人天天梳頭;有位雙手抱膝天天在床上跳躍的男孩;其他人不是跟小男孩一樣只顧睡覺,就是眼盯天花板不發一語。就在小男孩住進來第二天,那位喜歡梳頭的女人憤恨地拿梳子梳頭皮梳到流血,其他病患在旁叫嚷和囈語,驚慌的護士們找不到他們失控的原由。直到這天,小男孩被護士推出房外盥洗,房內的病人才恢復正常。離奇的是,小男孩靜止不動,不說話,實在瞧不出異樣。


為了安定這間病房的病患,院方只能將小男孩轉到另間老人專用的病房。奇怪事情又發生了。那些老年人開始抱怨小男孩總是在半夜下床跳舞,跳了一整夜吵死了。每個人都知道小男孩不會動,根本不相信他會起床跳舞。值夜班的護士也證實小男孩沒有起身,他的床單沒有一個掀開的皺摺。但隔天早上,人們發現一個素來安守本分的老女人竟然赤裸躺在小男孩的身上。這名老女人自白:是小男孩的眼睛勾引了她,讓她動心,讓她想愛他至死。院方根本不相信,被迫再替小男孩轉病房。


小孤女聽聞許多關於小男孩的事情,卻沒有機會與他相處,這天機會來了。她被指派推著小男孩與其他四名病人出外曬太陽,她趁機端詳小男孩的眼睛,忽地有一股力量將她吸進一個深邃黑洞,耳邊仿佛聽到小男孩跟她說話。小男孩運用自己的意識帶著小孤女遊走許多地方,訴說自己已經存活三生三世的故事,這一世不是為求金錢而生,也不是為求名利而活,是為了拯救這個世界而來......


《無神世界的奇想》的故事在二十一世紀生活下點綴既古怪又具啟示的中古世紀精神,揉合了黑暗理想主義、推理小說及哥德式恐怖小說的元素,透過住在一間庇護孤獨靈魂的精神病院的一位不討人喜歡、外表看來「弱智」的孤女跟隨病院新報到的昏睡病人(小男孩)踏上一場奇特旅程,不平凡地探索人類的意識、現實與瘋狂,說出我們對於人道死亡的害怕和恐懼世界末日到來的毀滅。